这是一本散文集,是与故乡有关的文学作品。
收录了作者韩浩月多篇随笔。作者用深情的笔调写在农村度过的童年、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悟以及自己的读书笔记,字里行间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个中年男人的生活智慧及独特的心理感受。
十五岁。麦浪起伏,一个少年的懵懂被惊醒,在这狂野的麦浪前,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像只七星瓢虫,我摘掉了黑框眼镜,麦田在我眼里清晰无比。
二十岁。在二十岁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可故乡有时候像母亲推开儿子一样,会逼着你远行,让你带着疼想她。离开的时候我用四肢拥抱了庭院里的泥土,自那以后,就再也没主动趴在地上过。
三十岁。在父亲坟前,我仍旧是默默地烧着纸,孩子们兴奋地用木棍挑动着火光,他们大概不知道父亲和这堆黄土的联系。
四十岁。故乡了解我的一切,知道每一年我回来时发生的每一点变化,而我逐渐变得对它一无所知。
身为读者,回顾自己有记忆以来的二十余载的过往,看到那些熟悉的身边人,看到那些熟悉的地方,看着照片中似曾相识的自己,熟悉中带着陌生。数十年来,对自己的记忆仅仅留下了极少数的片段,大多数的都已堙灭。有时候,甚至每次看着以前的照片怀疑自己,这真是我么?看着过往生活的地方,就如普通书中作者所说,每次看它都有一点变化,然后逐渐成为对于过往事实的怀疑。
是啊!现实的人和物都经不住时间的摧残,记忆里的故乡又何尝不是,回不去的故乡,其实就是自己回不去的过往。
现在快节奏的时代,生活压力的增加,物欲横流,酒醉迷离后,那份内心的空虚留给了什么?
不管是酒醉还是迷离,每天终将成为过去。每天见的人,可能会好久才会再见,也可能见好久后不会再见。每天就是在这样被动的或者主动的期待后过去。经记忆筛选后留下来的就变成了故人或者故地。人对于过往的追忆,如同一日三餐,如何离得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的故乡却是不同。回忆故乡的书籍很多,回忆故乡的心却大多是相同。借这本书,在记忆中寻找曾经的过往,借这段过往,在走过的路中寻找未来的路,借这过去未来之路,看清自己的一颗人心,看清自己。这大概就是我啰嗦这么多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