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被忽略的政变——重读《史记•吕后本纪》

被忽略的政变——重读《史记•吕后本纪》

作者: 4a2fd499ea78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04:02 被阅读26次

    据《汉书•艺文志》所著录,先秦两汉典籍共有一万多卷——可能还不包括官方档案之类的历史资料。经过历代战乱,十不存一。李零统计,现存先秦古书115种,两汉54种,先秦60种,基本持平。去掉其中与汉初史事无关的部分,所能依靠的文献只有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两种(还不算其中大量重复的内容)。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要探究汉初史事,条件仍然极为有限。

    资料的稀缺,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历史叙述的单一化,或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如刘邦之妻吕雉,其心狠手辣、擅权专政的形象,在汉代就基本定型。长期以来越发深入人心,经常与武则天并列为两大“妖后”,或是作为“最毒妇人心”最佳案例。这种并列不能说全无道理,但的确有失偏颇。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十史札记》中,有“吕武不当并称”一条,专为吕后辩护。民国史家吕思勉更进一步,在《秦汉史》中指出吕后虐杀刘邦宠妃戚夫人等劣迹,都不可尽信。这里且不去纠缠吕后的个人事迹与品质,而把重点放在吕后之死到诸吕之乱再到代王(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即位的混乱时期,尽可能依靠有限的历史记载,还原人们忽略掉的细节,大体勾画出史实。

    一、酝酿

    民间对楚汉争霸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对汉初军功集团中的人(萧何韩信张良等)与事(萧何月下追韩信、张良暗杀秦始皇,韩信胯下之辱等等),也不陌生。然而,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什么是“军功集团”,却是笔者力有不逮的。李开元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一书中,从秦代的“军功爵”说起,综合一系列成果,提出了一个“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与本文要表达的意思相近,不妨借用一下。

    “这个社会集团,根基于因军功而被赐予的军功爵及其随之而来的各种既得利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笔者称其为汉初军功受益阶层。”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或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跟随刘邦取得天下的一群文武老臣所组成的一个利益集团”。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概念所对应的现实总是变化的,因此概念也是流变的。吕氏族人,无疑也有属于“军功集团”的。如刘邦在荥阳大败,前来接应的吕泽(吕后的兄长)就是一位军功侯(后来吕泽被封为周吕侯,周吕,有“周代吕尚”的含义。虽然吕泽的事迹基本失传,但也可以推断出他是位高权重之人)。本文的军功集团,是特指在刘邦死后,在利益上与吕氏一族对立的那一伙开国功臣。

    “诸吕之乱”,在汉代应该就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司马迁专辟一节《外戚世家》,把吕氏作为反面典型。其中,汉武帝的话颇有代表性。

    “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汝)不闻吕后邪?”
    ——《史记•外戚世家》

    刘邦死后,惠帝刘盈生性软弱,主政的吕后又强势无比,“国家乱”与“主少母壮”的相关性,不容否定。然而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细察史事,充其量只是一团乱麻中抽出的一根。

    惠帝死后,吕后先废掉一位皇子,后又立常山王刘弘为少帝。主政的第八年七月,吕后病危。临终前,吕后招来吕氏一族的两位权臣——吕产、吕禄,交待后事。

    “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官,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按:此处记载可能有误,吕禄之女,少帝四年立为皇后)
    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史记•吕太后本纪》

    所谓南军、北军,指的是西汉初年设置在都城长安城内的禁卫军。南军属卫尉统领,北军属中尉统领,分别守卫未央(长安南郊)、长乐(长安北郊)两宫。刘邦死后,国家权力集中在长乐宫处理政事的吕后之手,所以北军兵力远较南军为强。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惯例。熟悉汉武帝史事的人,应该记得卫太子刘据在宫中造反,正是因为得不到北军的支持才最终败亡。而此时,吕后不仅把南北两军都交给吕氏族人,还把共过患难的心腹老臣审食其立为太傅。其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把皇城全部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语在齐王语中。”
    ——《史记•吕太后本纪》

    从吕氏一族的表现来看,说诸吕这时候就有“用事擅权,欲为乱”的决心,是不确的。我以为,吕氏一族这时最多处于防范阶段。吕氏既没有在皇城内行废立之事(如果有,司马迁没有理由不记录),又没有先发制人铲除刘氏诸侯王。更重要的是,吕禄在掌握皇城主力(北军)的情况下,被周勃、陈平派来的说客,一番花言巧语就交出了军队,说明吕氏一族并没有把另一大势力集团——以周勃、陈平、灌婴、夏侯婴等代表的军功集团视作敌对势力(起码吕氏一族的掌权者还没有形成一种共识,见后文)。相反,可能还希望维持吕后死之前的政治平衡。

    所以,朱虚侯刘章通过妻子(吕禄之女)的关系,提前得知吕氏作乱,从而告诉哥哥齐王刘襄进军铲除吕氏的记载,也是不合情理的。齐国由于在各诸侯国中地盘最大,吕后生前就极为忌惮。她通过一系列手段,先后让齐国割让了三郡,这个梁子是老早就与齐国结下了。不管吕氏一族有没有在皇城作乱,吕后一死,齐王要向吕氏复仇,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而刘章利用自己在皇城的便利,及时与军功集团谋划消灭吕氏,也是顺理成章。

    二、 屠杀

    面对齐王的攻势,吕产派颍阴侯灌婴带兵前去抵抗,而灌婴到荥阳一带就不再进军,与齐王议和,商讨如何对付吕氏。应该说,灌婴的举动是意料之中的。军功集团在吕后去世、最高权力处于真空的这段时间内,与齐王为首的刘氏诸侯王并没有矛盾,甚至可以说是暂时的盟友(他们都要消灭吕氏)。相应地,吕产的安排就让人费解:他怎么会选择让灌婴带兵拦截齐王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吕氏并没有作乱的决心,很可能也缺少作乱的实力。吕氏手下若真有值得信赖的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也不会让灌婴领兵。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哺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得知周勃带兵要消灭吕氏一族,急忙赶到未央宫想对策。在这里,司马迁记录了一个细节,即吕产并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了北军——这说明连“吕氏双雄”都没有达成作乱的共识。吕产入未央宫倒是十分明智的,未央宫毕竟是象征皇权的地方。这使得掌控了北军,事实上已经掌握主动权的周勃仍然不敢轻举妄动。

    吕产可能在想办法与吕禄等人搭上线,誓死一搏。只是他等不到了。

    年轻气盛的刘章,是齐王的亲弟弟。多年来,齐国被吕后一再打压,三番两次割让土地。父亲刘肥险些丧命于吕后的情景,想必历历在目。在周勃的鼓动下,他仗着皇室宗亲的身份,毫无顾忌冲进宫中,大开杀戒。吕产丧命,吕氏一族尽数被诛。

    三、清场

    有一个特别不起眼的细节: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

    帝,当然是那位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少帝刘弘。从他即位以来,事事都是吕后做主,这次竟然露了一回脸,派人持节犒劳刘章。

    史书上查不到这位少帝的生年。不过,他既然是惠帝刘盈之子,此时也有十来岁了。我推测,他的目的是向刘章示好,企图拉拢这位堂兄,坐稳皇帝的位置。

    吕后死后,刘弘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谁都知道他是傀儡,但他确实又是名义上的皇帝。按照“基本法”,吕后去世,他就可以亲政。问题是,在皇城内的两大势力——军功集团和吕氏一族——眼里,他什么都不算。眼下他唯一可以指望的,大概就是这位威风凛凛的堂兄了。况且,这个堂兄还是他的连襟(少帝的皇后与朱虚侯的妻子,都是吕禄的女儿)。

    刘章“欲夺节信”,无疑是拒绝了少帝的邀请。他也不傻。吕氏既除,皇城就是周勃、陈平等军功侯说了算。自己这时候去联络一个无权无势的傀儡皇帝,与白白送命没有区别。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后乘六乘传。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代王数让,群臣固请,然后听。”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氏覆灭,齐王集团与军功集团的盟友关系宣告结束。此时,灌婴的部队还在与齐王相持。齐王要进入长安,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接管整个国家,更是遥遥无期。另一方面,吕氏既诛,齐王也失去了出兵的理由。或许正是因为这两点,代表齐王集团的刘章、刘兴居两兄弟,在军功面前选择了屈服,由后者全面掌控朝政。谁该当皇帝,谁不该当,都由他们说了算。甚至,谁是皇帝的儿子,谁不是,也由他们说了算。惠帝刘盈已经是历史人物了,他的四个孩子又跟吕氏一族扯不清道不明,所以他们当然不是皇帝的儿子。

    与哥哥刘章在未央宫大开杀戒比起来,刘兴居一直没什么作为。这次他主动请命“请得除宫”,把少帝赶下帝位,也算是一次政治表态。

    这是少帝刘弘留下的唯一一句话。他是对滕公说的:“你要带我去哪儿?”

    滕公夏侯婴,刘邦亲信,三朝老臣。熟悉汉初史事的人,应该记得他最有名的一件事。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籍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注]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当初刘邦在彭城大败于项羽,为了赶路,情急之下,连自己的孩子,后来的惠帝刘盈、鲁元长公主都踹下车。夏侯婴则一次次把孩子救起来,放到车上。为此刘邦大怒,险些当场杀了夏侯婴。惠帝和鲁元公主能活下来长大成人,夏侯婴居功至伟。

    然而,也是这个夏侯婴,几十年后却要把刘盈的血脉、少帝刘弘请出皇宫。“出就舍”,那个“舍”可不是什么少府,是地狱。

    四、尾声

    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可能被漏过了:

    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少帝,这四个人是惠帝刘盈仅存在世上的四个儿子。既然吕氏已经被剿灭,军功集团又决定让刘恒当皇帝,这四个人的位置就变得极其尴尬,非死不可。然而,这也是军功集团下的手吗?

    不一定。这个时间非常微妙:刘恒即位听政之后的当夜,官吏就杀掉四人。要说刘恒与四位皇子的死没有关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个多月前,周勃在掌控了北军、基本稳操胜券的情况下,尚且不敢进入未央宫诛杀吕产,就是对刘氏皇权仍有忌惮。群臣商议由刘恒即位称帝的时候,夏侯婴也只是把少帝带离宫殿,暂时安置起来。有能力对四皇子下杀无赦的命令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只有四皇子的叔叔刘恒,那个据说宅心仁厚、体恤人民的好皇帝。

    五、后话

    汉文帝刘恒,当时还是不起眼的代国国王。军功集团选择他当皇帝,显然是考虑到文帝实力不足,需要军功集团稳固朝政。后来的发展,基本也如军功集团所料。综合《史记•孝文本纪》、《汉书•百官公卿表》等篇的记载,不妨看看文帝时期的最高官员——丞相——的人员变动情况:

    文帝元年十月即位,左丞相周勃,右丞相陈平。周、陈二人,军功集团两大代表人物,也是剿灭吕氏一族的关键人物,实至名归。

    八月(汉初的历法,还是通行秦代的颛顼历,该历以十月即“孟冬”为岁首,故有同一年的八月在十月之后的情况。武帝时期不再行颛顼历),周勃罢免,丞相一职从此由一人专任。

    二年十月,陈平死。十一月,周勃继任。

    三年十一月,周勃罢免,灌婴继任。灌婴是早年跟随刘邦起事的将领,在汉初功臣中排名第九,还在陈平之上。

    四年十二月,灌婴死于任上,张苍继任,十五年以老免职。张苍资历极老,战国末年曾经在荀子门下求学,秦二代时期担任御史,后来投奔刘邦。他虽然不属于刘邦丰沛集团的元老人物,但广义上仍是军功集团的一员。

    张苍之后,申屠嘉继任。到文帝十五年,军功集团第一代人物,基本都老的老,死的死。申屠嘉在楚汉争霸时加入刘邦军队,从基层士兵一步步做起,也是从属于军功集团的人物。申屠嘉做丞相,直到景帝二年死。可以说,军功集团对文帝一朝的影响力,是贯穿始终的。

    其实,哪怕到了景帝时期,军功集团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朝政。继任丞相的陶青,开封侯陶舍之子;继任者周亚夫,周勃之子;继任者刘舍,桃侯刘襄之子(这个刘襄,不是前文的齐王刘襄。刘襄原名项襄,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小儿子,投降刘邦后赐姓刘)。直到卫绾继任,情况才有改观。

    这时候,距离那场政变,已经过去25年了。

    六、政变外的故事:关于刘恒的妻子和儿子

    史书的记载,不可能巨细无遗。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记录下来的事情,去推测没有记录的事情。

    这种方法无疑是很危险的。所以,与前面五节的内容不同,这一节的内容主观臆断的成分居多。但是,在我的臆断当中,它的确属于政变的一部分,而且与汉文帝这个人有直接关系。所以,还是不揣冒昧,臆断一番。

    “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史记•外戚世家》

    赖有黄晓明的《大汉天子》、林心如的《美人心计》等电视剧,刘恒宠妃窦氏,名气很大。但是,这个神秘的代王王后,却不为人知。

    不妨推断一下她的身份。刘邦的七个儿子的婚配情况,如下:

    姓名 正妻

    刘肥 无记录

    刘盈 张皇后(鲁元公主庶女)

    刘恒 有记录无姓氏

    刘恢 吕氏女(吕产之女)

    刘友 吕氏女

    刘长 无记录

    刘建 无记录

    这里除去了早死的赵王刘如意(推断死时应该在十岁左右,未婚配)。如果再算上少帝刘弘的皇后,和朱虚侯刘章的妻子(都是吕禄之女),吕后刻意让刘氏皇族娶吕氏女子的思路,应该是一贯的。赵翼在《廿二十史札记》中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吕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配以诸刘,正见后之欲使刘、吕常相亲”。

    大哥刘肥前221年出生,仅比吕后小二十岁,比其他兄弟都大很多。他到婚配的年龄时,刘邦还在世,吕后不能说了算。他的娶妻情况,可以算作特例。但是,刘肥的二儿子刘章娶的是吕禄之女。

    淮南王刘长,由吕后亲自抚养长大,有没有妻子、妻子姓氏如何都没有记载。他既然在吕后身边,吕后对他的控制力应该很强,不见得会以吕氏女婚配,也可算作特例。但,也不尽然。吕氏覆灭,群臣商议立皇帝的时候,刘长也是候选人之一,而反对他的理由是“以为少,母家又恶”。

    我以为,太史公在这里使用了春秋笔法。因为群臣刚刚还提名了齐王刘襄,反对理由是一样的“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为齐王,则复为吕氏”。既然刘长也是母家恶,为什么不说姓氏了?很可能,刘长也是婚配的吕氏女子。

    燕王刘建年龄最小,吕后专政第七年去世。他和小妾生的一个孩子被吕后杀掉,没有后人。不知道吕后何以对刘建有这样的仇恨,连他的儿子都要杀掉。相比之下,被诬告谋反,又被处死的赵王刘友(注意他婚配的正是吕氏女子),反而留下了两个儿子。由此,似乎可以断定:刘建之子绝不是吕氏女所生。刘建死时不足十七岁(以刘长的年龄推算),他或者是没有到娶正妻的年纪,又或者(更有可能),他一直拒绝与吕氏女婚配,让吕后怀恨在心。于是,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也被杀掉。

    这种事也是有先例的。吕后让梁王(后改为赵王)刘恢娶吕氏女,刘恢大概对她没有感情,却与一个姬妾情深义重。吕氏女一怒之下毒杀了那位姬妾,毫无反抗能力的刘恢悲愤之下自杀。

    通过以上的一些分析,基本可以肯定刘恒的妻子也是吕氏女。其实,也可以反过来问:刘恒的原配妻子为什么没有姓氏记载?司马迁明明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会查不到她的姓氏吗?应该说,可能性微乎其微。司马迁前145年生,刘恒前203年生,不过几十年的事情,完全可以查得一清二楚,何况查的还是一位大人物——前朝皇帝的发妻呢?要知道,司马迁连刘邦的私生子刘肥的母亲曹氏的姓氏都能查到。

    再看上述引文的后半句“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察《史记•孝文本纪》,刘恒十一月才登基,正月就立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前后不足三个月,四个孩子就这么一个接一个地死了?既然死得这么突然,应该是一场瘟疫吧。但是,景帝刘启和姐姐馆陶公主怎么没事?死的偏偏是代王王后的孩子?

    行文至此,可以说出我心中的臆断了:汉文帝刘恒在代国时,婚配的王后也是一位吕氏女,所生的四个孩子有吕氏的血脉。在刘恒决定进长安城当皇帝的时候,这位神秘的代王王后早早去世了。不管她是病逝的,还是被刘恒逼死的,她肯定想让四个孩子活下来。

    岂料,掌控朝政的军功集团并不善罢甘休。包括少帝在内的,四个惠帝的孩子已经被他们宣布为吕氏的余孽了。刘恒的这四个儿子,能够放过吗?

    吕嬃是军功集团元老、核心人物樊哙的妻子。姓吕就要死,反正樊哙已经死了。

    燕王吕通,既然姓吕,当然要死。

    鲁王张偃,母亲是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已经属于吕氏的“外围”,被废。

    ……

    刘恒也许经过了一番挣扎,也许没有。不管有没有,此时此刻,他也是案板上的肉。稍有不慎,被杀掉也毫不奇怪。

    于是,刘恒最终默许(或者主动)杀死了四个亲生骨肉,来换取军功集团的支持。

    代王王后的孩子是四个,刘盈剩下的孩子也是四个。这八个堂兄弟在历史的暗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刘恒,那个据说宅心仁厚、体恤人民的好皇帝,则在朝野一片祥和、山呼万岁的气氛中,登上了帝位。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开始。

    主要参考书籍

    司马迁:《史记》

    梁玉绳:《史记志疑》

    班彪、班固:《汉书》

    吕思勉:《秦汉史》

    赵翼《廿二十史札记校正》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按:第六部分参考了几位无名网友的评论,在此致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忽略的政变——重读《史记•吕后本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je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