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的私人企业
工作了一年,我已经调到了财务部。但小小的一个单位财务部有4个人,明显的就是没事找事做,每个人就负责那一小段帐。
我想离开了,觉得工作开始无聊。再一次在一个老字号饮食集团和5个人的信息公司选择。
你猜,我选了什么🤔,是后者。因为我不想再在国营企业里被分派战队了。
信息公司在94年还是新型业务,所以公司除了Z总之外,手底下就是4个大学生,我们4个人年龄不差两岁,正好两男两女,大家很投缘。
我觉得新鲜,所以很谦虚的学习,他们也愿意教我,年轻人在一起总是轻松快乐的。
我们的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市场调查,然后写行业报告。行业报告主要是Z总写,毕竟他是统计局的老干部。我们几个主要负责调研工作的执行工作。
我参与的项目从番茄沙司到七星香烟,从洗衣粉到房地产项目。那个时代专门有预算做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客户基本都是合资、外资品牌。记得有个客户是从日本来的,他们和我们一起工作,态度很认真,待人也很亲切。
每接到一个项目从策划到执行,从计算数据到出报告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每个项目从来都是团队一起分工合作,所以忙的时候大家都要一起加班。
记得一次我们几个忙到夜里12点才回家。路上已经没有车,两个男生骑着自行车载我们一段路。我居然从后座上摔了个屁墩坐在长安街的马路中间,但他们一点没发觉还在往前蹬车,直到听到我在后面的呼喊,才骑回来,围着坐在马路中间我,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已是深夜,这笑声回荡在十里长街。
我们4人组合持续了大半年,大家早已亲如兄弟,团结友爱绝不是口号。
现在回忆起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踩踏、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嫉妒是非,是最简单的工作时光。美好之极。
后来,阿楠去美国留学了,小米也考会计证去当会计了,再来了个研究生姐姐,不太和我们一起工作,可能看不上工作内容吧,没多久也走了。
来了一个小美,才18岁,文秘专业专长就是打字。不过她爸是复兴门金融街街道办事处主任,还是有些实权。
再后来又来了一个河南的大神哥,体重快200斤,但嘴皮子利落,把我们Z总忽悠的只想做大买卖。但半年我也没看他们成功什么,反而原来的项目也都越来越少了。
据相关数据说,私人企业平均寿命是1.5年,也不知正确否。但的确私人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想成功一定是有基因的。多年后我也知道当老板的确不容易,是条不归路啊。
在市场调研工作中,我自己掌握了与陌生人沟通的方法,战胜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韧劲。这些是成就我的基石。
所以做工作也不一定是专业对口,而能力的增长却真正是属于自己的。
93年7月刚毕业我薪酬每月200+,94年800+,后来离开信息公司再不是靠家里的人脉,95年12月我应聘了另一家公司,3500+。
很简单,因为工资,我换了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