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相对来说很安全
文/冯苟

一直想写来着,尤其是孙杨的事情之后,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是一直没写。不动手的结果就是,想到的很多东西都再也想不到了。现在就来写一点,根据以往的运动经验,根据以往的阅读。我的阅读既没有涉及到运动专业的东西,也没有清晰的笔记,所以只能根据模糊的记忆来写。
人类为什么需要体育?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大了,我也不想先去定义它,再去解释它。因为运动似乎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种本能,这可能是来自原始生活狩猎的祖先记忆。
我觉得体育的必要性有两点:首先,它是一种哲学传统;其次,它是一种政治和平的诉求。
现代体育的很多项目承自古希腊,现代体育的精神自然也承自古希腊。
古希腊有很多小国家,彼此争斗不停。这些国家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祭拜共同的神祇,于是就有了共同的祭拜活动。后来这种祭神活动变成了运动会(赛会)。人们既要在运动会上对神祇表示敬意,也要在运动会上进行比赛,赢得荣誉。运动会不光只是体力运动的比赛,还有诗歌、音乐等文艺方面的比赛。
古希腊有四大著名运动会,分别是奥林匹亚运动会、皮提亚运动会、尼米亚运动会和地峡运动会。在举行这些运动会的时候,交战的国家都要停止战争,参加运动会。
在古希腊,人们既注重参与城邦事务,同时也非常注重个人自由。
苏格拉底是哲学的树根,但是人们可能会忽略的是他其实还有非常好的身体。他除了整天追着人家问让人家难堪的问题,他还经常上体育馆去锻炼。当然,因为体育馆有很多年轻人,他也在那里对年轻人进行哲学教育。
哲学教育不是为了让一个人变得神神叨叨,变得羸弱不堪,而是让一个人通向自由,让一个人能够透过事物的外表看到本质。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哲学教育是让人省察自身与所处的环境,从而过真正的人生。

运动在古希腊人身上既是追求荣誉,也是追求自由的表现。如果要说谁真正做到了运动是一种哲学的践行,也许这个人是李小龙。如果用本身是哲学系学生又是武道大师来证明这事,就显得过虚。哲学练习是寻求解放和启发新生,从李小龙的影响来看,他的确做到了。
我一直以为最好最美的运动就是来自街头的,是改编体制性的运动使之成为自己的动作。比如街舞,比如Tricking。后者的动作是将各个武术流派的动作融合起来,体现演绎者的风格。前者很大部分灵感来自香港武打片,而武打片却是被李小龙直接拓开。真是奇怪,他们怎么就那么天然地去掉了中国式的幻想神功暴力与血腥然后变成自己最美的身体运动表现呢?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最佳解释,外国人是带着自己的想象去看中国打斗的,而中国人自己是带着什么呢?不然为什么街头的battle不是从中国开始而是从黑人开始呢?然后又反哺。模仿李小龙的又有几个“活”下来呢?
街头运动用battle代替了肉搏,风格压倒一切。这既是追求自由的运动,也是寻求和平的运动。
说回来我们为什么需要体育,因为我们藉由运动训练追求自由,这是运动存在最根基的理由。
如果能够代表体育的只有国家制造的体育,一种为了政治比拼的体育,一种证明种族的体育,那么个人应当远离这样的体育去选择真正使自己超越经验疆界的体育。
……
以上这些更像是一种笔记。要写这样的东西当然要付出更多,远不是一小时之内就能完成的。但是运动的事情毕竟是亲身的事情,是在亲身体验之中获得升华。笔记式的东西只求一点启发,而不是某种灌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