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是大廖的侄女,处在五升六的小学阶段,提到成绩那是一个惨不忍睹。今年刚结束的期末统考中,语文拿到了三十分,刷新了自己的历史最低分。
这孩子也是个可怜孩子,倒也不是有着多么悲惨的身世。父母健在,且有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妹妹,车子房子父母也买好,物质上并没有捉襟见肘的窘迫。只是为什么谈起这孩子总感觉有点忧伤呢。我细细回顾了一下她的成长历程:出生四十天的时候被外婆抱走,在外婆家待到八个月,然后外婆因为要带孙子顾及不了她,就将其送到她爷爷奶奶这里。她爷爷奶奶将其养到十二岁。看起来也是完整的童年,只是总是少了些关怀和父母的爱。
姑娘八岁那年,大廖回老家去办身份证,恰逢炎炎酷暑,明亮的阳光在天空肆意照射,挑衅得人不敢出门。大廖带着姑娘去镇上买雪糕,躲进一家临街的小商店,推开冰柜的门,大廖让姑娘自己选。姑娘看着五彩斑斓的包装袋竟眼花缭乱,最后在雪糕堆里扒拉了一遍,发现了那种脆皮甜筒,果断地就拿了出来。大廖问她:“你喜欢吃这种啊?”
“嗯,我妈以前给我买过,她说这种又便宜又好吃”。
走在小镇的街上,像是被大地炙烤一般。不一会儿雪糕就软塌塌地一坨,来不及塞到嘴里就一点一点地融化掉了。小镇的青砖路上满是油渍,许是旁边炸油条的小店遗留下来的,油渍的痕迹一直延伸到满是鱼鳞的门面前,生鲜店的鱼池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倔强挣扎着的鱼儿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盘中餐。热闹依旧的小镇,生生不息的人们。
很快姑娘粉色的T恤上沾满了雪糕的奶渍,大廖一时找不到纸巾给她擦拭,慌乱之中路过一家童装店,心想就给她买件衣服吧。小叔子对侄女的疼爱就是血缘关系的紧密相连,无需理由。童装店的衣服琳琅满目,虽然款式不及大城市里的新潮,但也很具有小镇特色的。蕾丝A字裙,粉色泡泡裙,收腰公主裙,各式各样的小裙子,让人看见就想生个女儿。大廖拉着姑娘粘乎乎的小手,让她自己选择。因为某育儿经曾说过,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学会自己选择。
出乎人意料的是,姑娘没有选择闪闪好看的连衣裙,径直走到了一排T恤前,小手在衣服堆里扒拉了几下,拉出一件印着小女孩图像肩上缝着两片亮片的红色T恤。大廖好奇地问她怎么不选择连衣裙,是不喜欢还是不好看。“不好看我们可以换一家店哦”,大廖再三试探,这个小小的人儿真的跟别的小姑娘不同呢。
就拿我们的女儿小小涵来说,一柜子的连衣裙,从样式到颜色到材质,各不相同,只因她有一个公主梦。
所以在大廖的潜意识里,所有女孩应该都是喜欢裙子的。
俯身拉住姑娘的小手,企图从她躲闪的眼神中找到答案。姑娘说:“我爸爸说了,T恤又便宜又方便,裙子太难洗了”。
没想到听到的是这个答案。童装店的老板赶紧跑来解释:“这些连衣裙都是纯棉材质的,蕾丝也不会拉丝,很好洗的,穿着也很舒服、、、、、”
所以不是不喜欢,而是长久以来被灌输的思想在脑袋里根深蒂固了。大廖没有再说什么,果断地给姑娘买了三件连衣裙。姑娘脱掉弄脏的粉色T恤,穿上刚买的白色蓬蓬裙,宛如散落在人间的天使。(只是这个天使有着黝黑的皮肤)
显然姑娘是难得地高兴,一路蹦蹦跳跳,还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比如学校的趣事又或者爷爷奶奶的糗事,说到动情处,她还激动地蹦出来脏话:“我靠,那个教导主任简直是奇葩、、、、、”
这件事是四年前大廖从老家回上海时说给我听的,当时并无太多感触,只是觉得这孩子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缺少关爱而已。但最近又想起来是因为与姑娘他爸的一次聊天。寒暄中知道了姑娘这次期末考试语文只考了三十分。有些诧异又觉得一切有迹可循,孩子的学习从小就无人过问,爷爷奶奶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学习全靠自觉,而那么小的孩子哪有什么自制力,好看的电视剧,人群的热闹,田野的蜻蜓,哪一个都分分钟吸引走她的注意力。而父母只是挣钱给钱,再在打包回来的衣服中丢几句感人肺腑的话:“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才不会像我们那么辛苦、、、、、、”
温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拥抱没有亲吻。淡淡的,我始终觉得他们给姑娘的爱是淡淡的。我建议去给姑娘补习一下功课,马上六年级了,三十分的成绩确实是基础太过薄弱了。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的影响,但你不得不承认班里还是有十多位同学考了九十多的高分。
姑娘他爸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已经没用了,就像按着牛头喝水一样,她根本学不进去”,我苦口婆心地劝,“她还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你要相信她”。“这话我都不信你能信,她自己读不进去我也没办法”
我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读点书以后多苦啊,像我们一样,早出晚归地,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资、、、、、’”
她爸在我发送完这条情深意切的消息之后,秒回了一句:那就是她自己的命,只能认了。
我怔怔地看着认命两个字,思忖了良久,只回复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一个才十二岁的姑娘,早早地就被放弃,不被相信不被寄托。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以我多年血和泪的经历,读书真的是唯一的捷径。
人人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你要知道出状元的概率就跟走路被烧饼砸中的概率一样。那些你明明可以靠读书改写的命运,却非得去拼命。在我毕业十几年后终于体会到了老师那句恨铁不成钢的劝告“现在不好好念书,迟早你们会后悔”,当时我们嗤之以鼻,现在深有体会。
当然一切还为时过早,只希望姑娘能将手里的牌打成王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