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恐惧,回到爱中《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
作者:
悠导 | 来源:发表于
2016-05-22 08:49 被阅读0次
这是我所有看完的书中读得最慢的一本,也是阅读次数做多的一本。到目前为止,我知道我还是有很多没有读明白,或者说以为自己读懂了,但实际上还没有运用会。
第一次,读完第一部分,就读不下去了。搁置数周,再拿起,再继续,终于读完一遍。接着,又读又听,有些章节听了好几遍,听完再看。分享时,听他人的感悟,也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敞开自己。因着彼此的敞开,因着慢慢放下比较,学着将别人视为资源,大家彼此支持去学习爱自己。而爱自己,就如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中的最高价值是接受本来的面目,尽情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天赋就好。
记得第一次自我介绍环节,轮到我的时候,我心跳加快,跟大家交流说,我很紧张,我想我是想要更好吧。
一个“更”,就将我和现在隔绝,和当下隔绝,和接纳如是的我隔绝。一个“更”,又何尝不是在比较。“比较”无法把我带离“丛林”,只会令自己痛苦。
带着这份了解和知道,继续我的穿越之路。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带着一个这样的内在小孩:有着深沉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而这个恐慌的内在小孩,会主导我们的生活:喋喋不休的大脑、焦虑的情绪波动、成天劳碌匆忙、无法安住当下。
当我在户外走路时,想要练习静心,想和当下联结,听周围的声音赏周围的景致感受清风佛面,可是往往过不了10秒,头脑就开始篡位想东想西。我还发现我似乎常常活在未来,今天,想着明天、后天或者下周下下周的事,感觉总是匆忙,总是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做。
......
这些表现,让我看到我的这部分恐惧,是害怕时间不够用,深层,是对空虚和死亡的恐惧,如影随形。
对于死去的亲人,我有深深的哀伤。当我有一次跟着一位老师做和死亡有关的治疗时,一句“你大我小,你强我弱,终有一天我将随你而去”,让一直处于哀伤中紧绷的心松了下来,再去看死亡,多了一份坦然。这份坦然,也就可以帮助我去疗愈我的恐惧,我的内在小孩会长大些。
想要疗愈恐惧,光知道很多知识、理论是没有用的,需要联结到自身的感觉才行。
书中讲到如何在没用催促、没有压力、无须“做什么”的情况下去感觉,有6个重要原则:
*建立一个没有批判或压力的气氛。
*透过了解与接受来疗愈。
*给予空间去感觉及承认我们的羞愧与惊吓。
*建立一个承诺与专注的能量。
*聆听与信任身体。
往往在一个无压力的环境中,内在小孩才会现身。
这个无压力,并非是指头脑认为的有压力还是无压力。有时,我们的头脑觉得有压力、有催促、有期待,但是我们的潜意识会捕捉到在那个环境里是安全的是无压力的。在那个刹那间,我们的情绪比较容易出来。
可是由于内在小孩的敏感度,我们就会把原本很温和的环境理解为催促和期待。
“我发现你在团体中,不止一次出现高傲的神情。”老师的这句话以及同伴的附和,其实只是真实的、如是的、基于当下的回应,可是我内在的头脑为了保护脆弱的感受,很容易就把它辨识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要求,这是你们对我的指责。
我当时还没有这样的认知,只是哭了。
重新回顾当时,我去觉察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去觉察是外在在要求我指责我,还是有一个和内在小孩对立的内在父母,不断地在严苛地指责自己?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被教育:骄傲是不好的、骄傲使人止步或者退步、要戒骄戒躁。脑海中显现的是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以及对“傲”的不接受和否定。所以,尽管我从小到大各方面都挺不错的,但我小心包裹住我的“傲”,不敢“傲”,心想着:注意,不要被老师或长辈看到免得被批评、不要被同学或朋友看到免得彼此之间产生误会或隔阂。
于是我隐藏我的“傲”,让它压箱底,呈现出的形象是谦虚好学的学生、通融随和的朋友等等,反正尽量不可以有“傲”在里面。
尽管我已经开始做功课,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看到了自己身上“高傲”的部分。只是,我内在严苛的父母并没有完全接纳这一部分我的特质,她在批评我指责我。知道、看到并不代表接纳。
其实,没有接纳我自己的人,是我,和他人无关。
我需要自己作为慈爱的父母,去好好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去建立一个没有批判或压力的气氛。现在我每天临睡前,都会把手放在心口,和内在小孩说说话、陪伴她、真爱她、宝贝她。尽管每次只是短短几分钟,但心总是软软的、安安的。
同时,我也发现我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越来越敏感,对他人的话语都会变得更有感觉,会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反应,内在小孩常常会触碰到。
我现在越来越知道了,我的潜意识里是真心想要疗愈,承诺愿意被疗愈,以及承诺不论浮现什么,都愿意待在当下。因为我的这份愿意,内在小孩才会像现在一样频频现身。
我会看到我紧咬着牙,那是我有压力了,于是来几个深呼吸,牙口放松下来了;想说但又怕拒绝或冲突时,我的心会跳得很快,我会感受到这份心跳,问自己,害怕什么?担心什么?当这么问自己的时候,心跳就开始平缓下来,有了答案时,反而是一种放松。内在小孩,因着看见,得疗愈。
看到,却逃避,不能帮上任何忙;看到,去拥抱,才会让内在小孩有转变。
“在温和的对待下,我们的内在小孩会愿意现身。他或她需要感觉到没有威胁、没有压力以及没有期待,然后依着自己的步调和方式,这个内在小孩会逐渐现身,或许非常缓慢,但的确是真正的他自己。”
而这种没有威胁、没有压力以及没有期待的环境营造者,不是外界,不是他人,而是我自己。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的分享即将结束,而内在小孩却不会就此说bye-bye,她依然会现身,给予她没有威胁、没有压力没有期待的拥抱,和自己的感觉好好联结。
一生的功课,此刻并未觉得压力,反而是轻松与放下。
Cheers!
穿越恐惧,回到爱中《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
本文标题:穿越恐惧,回到爱中《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port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