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的设计概念起源很早,国外因为工业革命的原因导致注重第三产业进程很快,只要出现服务行业,就已经开始有服务设计的雏形概念。像1930年甚至更早期,那会就已经存在的类似服务设计的理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8846/7990d7714b2cca78.png)
如图1-2引用罗伯特.塔西在他的SDT上的总结创建的服务设计工具地图。从服务设计的进程中早期都是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只是到了1984年1月服务设计才由Lynn
Shostack,在一篇文章《Designing Services That Deliver》进一步明确这个概念。但它成为一门学科是在1991年,Prof. Dr. Michael Erlhoff 提出服务设计应该被视作为一种Design Discipline (设计学科)。到了2006,服务设计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方法论。Nicolas Morell提出服务设计须在三个方向上进行。这三个方向分别是:1.首先明确提出了“参与者(actor)”的概念,通过分析工具慎重地标识和定义服务过程中的参与者。 2.是服务场景的概念,服务必须被定义为参与者的使用场景。 3.服务形式的描述方式。必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描述其每一个实体产品,每一个参与者,每一次两者间的互动和每一个操作环节。但是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服务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很多理论和创作方法都还是完全依附于交互设计专业等,总给很多人一种凌乱的感觉……直到2012年,当它遇上了设计思维以后(Service design thinking),才有了比较明确的体系和概念。
以上内容是简单介绍服务设计在国外和相关书籍形成的历史。下面我们来谈谈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兴起背后的经济原因。
服务设计这个概念的崛起正好发生在国家经济转型期:移动互联网市场2009年技术革新,带来大量可以快速增长和市场拓展的机会。无数互联网与互联网+型企业都依赖这个平台的突破带来了大量的社会机遇。这是快速增长的十年,但是在第十个年头,当我们讲触角波及到中国5-6线市场。我们发现如此轻易拓展市场的时代结束了。粗暴的营销和市场推动已经很难获得新的市场流量。我们的增长停滞了,伴随而来是整个产业在尝试寻找新的机会。当然我们无法以粗暴的数量取胜的时候,重新提升我们服务的质量就成为众多时代机遇之一。 一门科学的崛起,和整个时代的节奏同步,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了一次有趣的契合点。
服务设计,如果我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服务设计是用户旅途和商业旅途的结合。”这是一门既要关注用户在整个服务旅程里体验和感受的学科,也是同时关注商业价值如何在这个过程有否有效传递,结合用户旅程的让商业价值进行延伸的学科。对于用户的服务设计,不光关注外在体验,也必须关注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是否有能力很好支持这个服务体系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