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枥老马
在《孔子家语》上有这样一个典故。
有一天,鲁国的国君向孔子请教。
他说:“我听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不吉祥的事情,有没有这回事?”
国君这是向孔子请教风水,就像今天我们很多人建房屋要找风水师看看房屋的朝向、布局,屋内的家具摆设。
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祥的事,而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
哪五种不祥的事呢?孔子说:
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
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
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
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
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
第一,“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
意思是说损人利己,会给自身招致不吉祥。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基础上,虽然贪了一时的便宜,但损的是自己的福报,所以日常生活中,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更不能做,而如果帮助了别人而无损自身的利益,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
不去赡养老人,关爱老人,而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对一个家庭是不吉祥的。
这句话无疑是现在很多家庭真实的写照,现在的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少爷,而老人都成了老妈子,免费的保姆。
生我者父母,克我这官鬼,父母是生你养你的人,如果一个家庭是一棵大树的话,父母就是根,儿孙就是枝叶。我们只有去关爱树的根,给它养分,才能枝叶茂盛。
而现在呢,我们往往忽视了根,而把精力都用在给树叶喷水,施药杀虫上了。给叶子杀虫固然重要,就像对孩子的教育,需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但如果因此而忘记了根,等到根系腐烂了,对枝叶再好的养护也是枉然。
这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教育问题,记得小时候,父母有了好东西都是给老人先尝尝,吃饭时候先给老人盛饭,等老人先动筷子,可现在好像都颠倒了。
孝道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当恪守的高尚品格,不因时代而移,更不能因为某些变老的坏人而质疑。
“现在有的人,他有了儿他就成了儿,有了孙儿他就成了孙儿。”
这怎么能够把孩子给教育好呢?
有了儿,你是父亲、是母亲;有了孙儿,你是爷爷、是奶奶,如果这都乱了,那就乱了纲常,乱了家风。
你没有走到爷爷奶奶、父母的道上,而走到了儿孙的道上,道都走错了、颠倒了,怎么能够把孩子教导好呢?
父母的身教胜于言教。
在家中你能够对父母说话和颜悦色,对父母很恭敬,你的儿女看了,不用你去说,他自然会做这些事。
特别是最近,因为一些个别的极端案例,甚至整个社会都在掀起“老人变坏,坏人变老”的讨论更是把老人推上风口浪尖,大家开始在质疑还要不要尊老,殊不知中国的老年人有千千万万,那个别的为老不尊事件就能作为我们不尊老的理由吗?
这一点我认为舆论需要客观地看待问题,被媒体报道的都是小概率事件,在我们身边更多地还是为了孩子默默奉献的老人。今天我在公交车上,一个年青人给一个阿姨让座,阿姨就说什么也不坐,说:“你们上了一天班都累了,我身体硬朗,没事。” 看吧,多么通情达理的老人,为什么我们就看不到呢?
两代人都相互理解、包容才能和谐相处,媒体多报道些这样的正能量吧,而不要总是老人公交嗑瓜子,老人因为年轻人不让座打人云云。
第三,“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
把贤良的人丢在一边,而去重用那些不肖之徒,是国家的不祥!历史是一面镜子,历朝历代,任人唯贤才能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历史上的任何治世,都离不开贤明的君主,和贤德的大臣。一个朝代一旦奸臣当道,宵小当权,那么离衰退灭亡也就不远了。
第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
老年人不愿意教年轻人了,幼年人也很傲慢,不愿意向老年人去请教,这是风俗的不吉祥。
孔子的这句话又让我想起最近热论的这个社会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拓宽,而不像过去,知识、经验的传承需要代代口口相传。这无疑弱化了老年人对年轻人在传经授业上的功能。
不懂信息技术的老年人反倒是成了老古董,年轻人不愿意向老人请教。信息技术是个好东西,但是电脑终究取代不了人脑,而经验的积累,人格的形成,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些隐性的知识是我们在电脑上学不到的。
第五,“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
圣贤的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都隐居起来了,而愚蠢的人掌权当道,这是天下的不吉祥!
大隐隐于市,他们在等待的是圣明的君主,如果你不懂韬光养晦,显露自己的才华,就会遭到排挤打压,如果你的谏言总不被当权者采纳,你自然就会隐起来了!
有才能的人隐居起来了,那么事情谁来做,自然是愚者,愚者掌控了决策权,自然是愚蠢的决策,自然会把一个组织带上歧路。
所以,真正的不吉祥并不是说你家的风水不好。
中国古人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一个本来是风水很不好的地方,一个福报、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风水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一个本来风水很好的地方,如果让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去居住,也会把好风水变成坏风水。
所以好的风水,从孝敬老人开始,特别是在最近“坏人变老”论频频见诸媒体的舆论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反思,到底该把舆论引向何方,到底该传递一种什么样的能量!
/完/
作者简介:伏枥老马,大学青椒一枚,左手教鞭,右手写文的大龄文化青年,微信公众号:读经明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