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
你以为你读书很多,其实你是在原地踏步

你以为你读书很多,其实你是在原地踏步

作者: 吴佩在天涯 | 来源:发表于2016-12-05 21:45 被阅读475次

    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到年底了,2016年不管怎么不情愿,都快要结束了。很多人又要晒自己今年读了多少书,跑了多少步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读书量成为了一个可比拼的数值。在执行过读书量计划后,我感到深深的困惑。

    一是,加入了新生大学,接触了一些牛人,发现其读书量和成就确实存在一定显性的正相关,比如文章都写的不错。二是,我同样也发现不少人执行书海战术天天打卡,却并没有获得跟牛人一样的认知。并没有写出多少高质量的文章。

    两个不同的结果,促使自己反思这几年自己的读书生涯。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高阅读量是否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认知,自己真的可以成为牛人吗(起码在一件事上比较牛)?

    我得到的结论是:我以为我读书很多,其实我是在原地踏步。

    一、到底为什么要规划读书量?

    但凡读书多的人,都一定做过读书计划。

    大学的时候制定过阅读量计划,大概是每周一本或者几本的样子。当时其实并不是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近来自己在反思,为什么要制定读书量计划?基于什么原因,我要规划大学四年读200本书这样的计划?这样类似问题,也抛给做过类似计划的你。

    你可以细细思考几秒。

    一、二、三...思考还是有点累的吧,或许你根本就不想思考这个问题。(不是你的错,看看读书十几年,都是白读了,有关认知心理学,你就明白了)

    好了,直接说说我自己的结论吧。大部分人都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因为牛人一年读200本书,宝宝心里羡慕嫉妒

    如果,不是这个答案,你可以不用往下读了,因为这个结论是整篇文章的基础。(当然,我有自信,答案就是这个)

    读书量大的牛人太多了。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就拿影响我制定大学读书计划的两个偶像来说吧。一个是学术偶像——钱钟书。一个是励志偶像——俞敏洪。钱钟书先生在读清华的时候,立下了大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俞敏洪也是一个奇葩,大学休学的时候,在病床上一年读了200本书。

    这两个人无疑都是大牛。一个学贯中西大家,一个上市公司老总。他们也会经常强调要多读书。俞敏洪每次演讲一谈到对大学生的建议都会谈到多读书。钱钟书虽然说得不多,但杨绛先生的名言却是脍炙人口:

    你的问题,不是想的太多,而是读得太少。

    无论如何,你一定是可以在身边,找到强调多读书的人。他可能是个学霸,可能是个长辈,可能是个比你牛很多倍,别人家的孩子。总之,这些人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幻觉:如果我也这样多读书,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牛逼。既然他们一年读上百本书,那我也读上百本书。

    基于成为牛人的牛人愿景,大多数都认可这样的方案:

    问:怎么成为牛人?
    答:多读书。

    这个方案,对于不读书的文盲来说,是最好的方案。

    但是对于,已经多读书却没有成为牛人的需要进阶读书水平的人来说,这个方案就无效了。下面看看,这个方案到底错在哪?

    二、片面追求读书量的错误所在

    1、读书的四种状态(读书多只是有可能变牛而已)

    读书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都有偏见或者妖魔化读书的功效,
    最常见的一点莫过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进而得出一条:多读书,一定可以变牛。但是实际上:读书多只是有可能变牛而已

    要把这个问题理清楚,就要先看看读书的四种状态了。从是否善于读书和读书数量两个维度来说,大部分人会处于下面四种状态:

    不善于读书 善于读书
    读书少 文盲(没有变成牛人的可能) 小牛(只会越来越牛)
    读书多 书呆子(有变成牛人的可能) 大牛(已经是在牛人的路上狂飙了)

    文盲

    越是不善于读书的人,越是不会主动增加阅读量的。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反过来就无法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再进一步,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导致读书收获很小,书本里的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进而得出:读书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部分人,在现代社会,基本处于文盲的阶段。(所以文盲,不存在变成牛人的可能,或者说可能性很小)

    小牛

    有一些人比较善于读书,这类人可能是机缘巧合或者得过高人指点。这类人,即使读书少,他们也是可以把书里的知识灵活应用,帮助自己成长的。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小牛。他们因为会读书,并且从读书里获得了成长,所以会倾向于读更多的书。

    他们会偶然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读书数量成一定的正相关,他们就会持续地增加读书数量。这样一个正向循环,最终这波人,会成为读书多且会读书的大牛。(所以,他们会越来越来牛)

    书柜子

    还有一类比较常见的人,那就是:不会读书同时又读书多的人。这类人基本是古人说的掉书袋,书脚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移动的硬盘。书读的不少,脑子里模糊的概念和知识也不少。但悲催的是成为了书呆子。很难成为小牛或者大牛。但这类人和第一类人的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这类人是有可能成为小牛的,只不过是方法不对。不要急,后面会详细解释。(曾经的自己就是这样不会读书的人)

    大牛

    最后一种是读书多且善于读书的人。这类人善于读书,自然多读书没有多大难度,读书多加上高质量地处理能力,自然可以在生活中践行书里的价值观,灵活运用知识。这样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牛人会越来越牛,不是因为牛人天生如此,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优秀已经是一种习惯。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太多,根本停不下来。(要加油,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说完了这四种状态,点开题目进来的朋友,应该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处在第三种:不太善于读书,但是读的不少,或者多读书的计划。我们这些人,读书的状态,近似于移动硬盘的状态,或者说有成为移动硬盘的趋势。

    上面说过,处于文盲状态的人是没有可能成为牛人,这是因为这些人根本是处于恶性循环。不出意外,没有高人指点的话,基本不可能跳出这个读书越来越少的循环。

    而属于书呆子或者移动硬盘的这类人,是有可能成为牛人的。这个可能性就在于,他们坚持多读书,总能碰到如何读书如何利用知识的书籍。总是有可能开窍的,总是有可能学会如何运用知识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上了好大学不一定有好工作,但是你不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会更低,去跑步健身不一定能够减肥,但是你不跑步,体重下降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听了很多道理不一定可以过好这一生,但是你一个道理都不听,过好这一生的可能性也是太小了,读了很多书不一定能够成为牛人,但是你不多读书,成为牛人摆脱文盲的状态可能性也是太小了。

    所以,我强调:读书多,只是有可能成为牛人(成功可能性较大而已)。
    这一点,打碎了大部分人心里的迷梦:读书多一定可以变牛(完全忽略了只是可能性而已)

    有了这样的基础认识后,读书才可能有平常心。所以,在制定阅读量面前,一定要明白一件事:

    读书多,只是一种成为牛人可能性较大的方法而已。

    2、只看读书量,无法引发质变(第一序改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只看阅读量的读书计划的错误所在,是在于读书量的变化很难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

    我们重新来仔细看看这个方案的思考路径:

    问题:我不牛(是不是牛人)

    解决方案:多读书。(读书多少)

    看起来,个人成长的多少,可以通过读书量多少的改变,改变自己当下不是牛人的状态。事实上,读书的多少,通常是:读书量越多,自身的原有状态越是维持不变

    我第一次,看到这结论是千古流传的文章里写的,我当时的感受就是——脑子炸了。怎么可能吗?不都是说,量变产生质变么?怎么越是量变,反倒是越是不变呢?

    还好,这个结论是有理论基础的。那就是——第一序改变。

    那下面说说,什么是第一序改变。

    Paul Watzlawick,John Weakland,Richard Fisch三位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的改变理论中有一个概念:

    第一序改变: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的改变,系统本身维持不变。

    再多举几个例子。

    比如,很多人减肥,选择的方案都是:管住嘴,迈开腿

    多跑步是很多人的执行方案。但是,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通常的结果是:没瘦、体重反弹、膝盖磨损、绝食引发胃病等等。

    明明做了很多努力,为什么就是没有改变依然肥胖的状态?

    再比如,做恶梦的人,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恶梦中,经常会梦到自己做了许多事情——跑、躲、打、喊。在噩梦里面,经常是有人追赶,自己经常会出现越是想跑,越是原地踏步的状态,越是大声呼喊,越是无人理会。但无论怎么变换这些行为,都无法停止噩梦。

    明明在噩梦惊醒的时候,你依然清晰地自己在梦里十分努力的挣扎,为什么就是无法停止噩梦的继续发展呢?

    再回到读书的话题上,我明明读了那么多书?也做了那么多的读书笔记?为什么我没有成为牛人呢?

    总而言之,就是因为:你所做的努力,都是在原有系统里数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唯一的作用,就是维持当前的状态不变。

    你多跑步,只不过是让你的体重不会再体重增加那么快了;你梦中多挣扎,只不过让你在恶梦里的情节更多一点而已,不然梦不好继续呀;你多读书,只不过是让你保持和时代进步同步而已,顶多是不被淘汰而已。

    所以,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量的变化,无法打破原有状态吧?

    说到底,不是量变完全无效,只是因为仅仅只是系统A 里的某个因素的变化,是无法促使你快速跳跃到系统 B 的。这里的 A系统,就是指:跑步数量变化、噩梦行为数量变化、读书量变化。系统B,指的是:体重的明显变化、摆脱噩梦、变成牛人。

    但估计现在又有人心里疑惑了,也有很多人这样去减肥读书,真正地获得了改变,这如何解释?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表面上看,他们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产生了巨大改变,因为他们无意中触发了「第二序改变」。

    好了,终于要放大招了。千呼万唤始出来,不抱琵琶不遮面。下面解决之道——第二序改变。

    三、跳入目标系统,加速迭代(第二序改变)

    当我们不是要维持原有系统不变,而是要系统A转换到系统B时,就需要「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改变发生在系统之外,控制系统整体的前提改变,使系统转换到完全不同的状态,也即改变之改变,有点像量子跃迁。

    第二序改变,应该才是我们读书的真正目标——不是牛人,变成牛人。

    还是用上面的三个例子,作为解释。

    你见过什么样的人减肥最快?是不是有自己的健身教练的人?
    你见过做噩梦的人怎样醒的的最快?是不是被人叫醒?
    你见过什么样的牛人读书最高效?是不是提倡认知升级的人?

    所以,答案不言自明。既然你的目标是第二序改变。你就应该直接从第二序系统内部找到升级的目标,考核的目标。

    所以你的解决思路应该是:
    想要减肥,最重要的学习减肥的科学知识,因为真正刻意减肥成功,都会懂很多健身知识。想要变牛,最重要的读书量,而是认知迭代的次数,因为真正的牛人,都是脑子里有正确概念和科学认知。

    所以,你的解决方案应该是:

    不要制定读书量计划,要制定认知迭代计划。

    四、读书量的 KPI 变成认知迭代的 KPI

    读书量不应该是你关注的KPI,认知迭代多少次才应该是你关注的KPI。

    1、认知迭代的标准是什么?

    人类智识的增长,源于对「概念」的掌握。抽象的概念,是人对世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概念并不都能带来认知迭代,能带来迭代感的概念,需要有这些特征:

    • 精深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
    • 拓宽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
    • 颠覆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

    2、那些书籍有利于认知升级?

    其实,很简单,就只有一条——读非虚构类书籍。这些非虚构的可以是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等等。这一类的书籍都是有实验或者统计基础的,更加具有科学的说服力。往往就是努力在说清楚一套理论或者实验结论,可实际操作的方法论也比较明显。

    另外,要强调一点,我并不是说读虚构类书籍不好,只不过是虚构类的书籍的功能主要不是在于提高对于,而是在于提高个人的精神层次和审美情趣。这些文学和哲学的熏陶,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出的效果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显现。

    所以,强调多读非虚构类的书籍,只是因为非虚构书籍对于认知升级效果更大而已。

    3、怎样制定计划呢?

    其实,你每天的总结或许应该是这样的对比:

    第一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
    减肥 今天我跑了多少步? 今天,我践行了几次没有用过的健身知识
    读书 今天我读了多少文章?多少页书? 今天,我的概念,认知升级发生过几次?

    如果你改变你的焦点,应该就不会出现懒惰的勤奋了。昨天和老朋友,谈起读书的事,他说了一句庄子的话,让我深有感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这句话,通俗的说就是:你TM 迟早是要死的,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那 TM 不是找死么

    说的真好。庄子意思不是说,不要读书,而是在提醒读书多的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得把时间花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焦点应该转变了,专注于对于认知升级的次数。这才是你应该关注的 KPI。

    其实,每天都要认知升级是不可能,因为真正重要的概念就那么几个。所以,不必担心短期内没有明显的认知升级。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想清楚一个概念,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比如,我花了两个星期才把读书量与牛人的关系多了一点点认识。

    为您总结一下:

    1. 规划阅读数量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成为牛人
    2. 读书量多一定可以成为牛人吗?-- 不能,但是有可能,因为多读书只是成为牛人可能性较大的方法,并且第一序改变效率太低。
    3. 第一序改变到底是什么?-- 原地踏步,无法质变
    4. 解决方案 -- 第一序改变升级到第二序改变
    5. 替换读书量的 KPI -- 制定认知迭代次数的 KPI

    即刻践行

    你是否也跃跃欲试呢?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吧,如果觉得有用,可以帮忙转发呦。让更多的朋友和你一起并肩作战,在认知升级的大道上策马奔腾。相信我,其实你并不孤独。

    缘起:
    其实,关于践行,我自己也做的不好。我离开新生大学有两周的时间了。这两周一直在做减法。我给自己放了2周的假。我要减去不太重要的事务。我不是超人。做了减法之后。我才真正明白,多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更重要的,这样问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往期文章推荐:
    1、读书十几年,都是白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懒客稀粥:生有涯 学无涯
        所以 目标导向
        确定目标
        然后努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
      • dde54fff8817:可否具体阐述下你理解的认知迭代次数?
        吴佩在天涯:认知迭代次数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这是一个长期的数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读书,最开始的时候,我是坚信要多读书。重点在于多。慢慢后面的时候,知道读书需要注重质量,重点在于质量。。在现在的阶段明白,写作输出才是倒闭自己读书的最好方式。可以每天检查一下自己的观念是否有变化。长期内才会有次数的变化。短期内应该,重点关注概念和观念的迭代升级,可能变化不明显,但反思的次数多了,才有迭代的次数。争取后面再具体写写,这一点确实没有写清楚,谢谢评论。
      • Wanderingmadma:我觉得认知升级就比如读了你的文章,发现我以前我认为多读书就一定会慢慢牛逼由数量来推动质变是错误的……长见识了刷新世界观和认知观😂
        Wanderingmadma: @吴小佩 这是肯定啊……读书多只是可能容易点成功变得好,但是不读书一定不会变得有多优秀有多好
        吴佩在天涯:但是,一定的阅读量也是必要的。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如果没有数量的积累,质变就没有可能了。
      • MeetLight:认知升级。。。 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吴佩在天涯:@桑檀可折 我最近正在看这方面的书籍,后面会分享出来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升级,读书要想有实在的行动,最需要的是重点关注质变,和读书对于个人行动的影响。

      本文标题:你以为你读书很多,其实你是在原地踏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sl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