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文学家哲思
《秋兴(其一)》:哀氛冷气中的忧思与回望

《秋兴(其一)》:哀氛冷气中的忧思与回望

作者: 读几页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17:37 被阅读0次
    《秋兴(其一)》:哀氛冷气中的忧思与回望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首联以玉露为感发之始,引发一系列凄哀悲伤的连锁反应。从“玉露”到“枫树林”再到“巫山巫峡”,意象由小至大,视域趋于苍茫,似乎无限庞大化。“凋”字冰魄之气逼人,与雕刻之“雕”同音,意在强化冷哀之力度。这种使动用法,仿佛是将一种力强行逼入另一种实体,一面是强大的具有侵略性的主体(主动性),一面是柔弱的毫无反抗性毫无阻挡力的客体(受动性)。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哀这种伤的威力。

    诗歌一开篇便极力渲染出外部世界的威棱与不可挡不可入,实际也是“无可如何”的潜意识流露,后面我们会看到这种无奈的演化,尽管这里内心感受还可能更复杂更深刻。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进入苍茫宏大境界之后,诗人十分迅速敏锐地继续以另一种方式沉酣其中,并且仍然扩大着诗境,奋力于天地交合。“波浪”冲向天空,是向上的攀登意志的体现,“风云接地阴”,是向深处跋涉的欲望的表征,也蕴含着对神秘和幽暗的向往。此外,这样宏大爆烈的景象,亦可象征动荡、悲苦、险恶、艰辛的多面而多变之外部世界,那是凭自己贫弱的身心所无力探索无力抵抗的,诗人于此又增添一份焦灼的沉重,势必要转向,由外而内,由现象入本质,去找寻能够给自己无限力量发的真正的依靠和安慰之地——故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异乡的人在内心柔弱之时,会更加思念故乡,对于经年颠沛流离的老杜说,这种思念之情无疑更为强烈。“丛菊”写离乡之久,这里有一种叠加,一年又一年,时间仿佛被延长,用一种具体鲜明的物象来托载,花开花落,其流转如刀光剑影横亘于胸,乃是更深切的远乡不得归之痛,而目下身前又是如此一番恐怖冷酷的景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象),诗人终于老泪纵横……丛菊,颇又衬自我形单形只之意;菊,乃荒凉秋天中唯一之亮色,且背后又含深远的隐逸安顿意味,大概是切中了诗人此刻困惫心灵所渴望的归属之感(哪怕只是一种感觉呢!)于是,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对故乡的怀念,不仅仅是对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怀念,而且也是对灵魂意义上具有安身立命之效的故乡的寻求。

    孤舟一系故园心,此句表现归乡之心切,使我联想到了诗人的另一句诗“即从巴峡向三峡,便下襄阳到洛阳”,前者凄凉,后者则是大喜,然而内核却都可归结于诗人的家国情怀。舟在当时是最为快捷的代步工具,穿行在河中意味着在想像中踏上归乡之途,停泊在岸边意味着故乡在想像中的抵达,两者在现实中都难以实现,舟也就真的成了一种寄托,一种诗性的扭结!范美忠在阐释“门泊东吴万里船”时,说船可能与诗人的归乡情结有关,看来并非无因!“孤舟”是独自回到自我的故乡,每一个的故乡都是不同的,每个人返乡之途也是不同的,这条路注定是面对死亡的孤独。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底城高急暮砧。(一阵冷风吹过,风烛残年,他浑身颤抖,几欲跌倒,他的手紧紧地抓住压着那根和他一样老朽的木杖)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底城高急暮砧。

    这是全是最为有力最为精彩的两句。如果刚才还沉浸于对归乡的想望之中而有些许的安慰的话,那么此刻却真的不得不完全承受这铺天遍地的冷酷与悲伤,诗人唯有颤抖战栗而已!这是人类有限性与冷漠性所导致的生存处境尖锐揭示!他人在关怀着他人所关怀的,谁又来关怀自己呢?自己所关怀的又在何处?何日能实现或抵达呢?温暖不过十分有限而且并不流通!诗人旋即立在个体体验的深层,那暴烈性的地带,对本质性的接触与打磨,将带给他无穷的创造神力!(最后一段的解读,脱离了整体性,当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兴(其一)》:哀氛冷气中的忧思与回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ud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