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重读张岱《湖心亭看雪》

重读张岱《湖心亭看雪》

作者: 一言之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22:30 被阅读0次

又一次读到了张岱《湖心亭看雪》,又一次戳到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记得那是2007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往常早了一些。

早晨上课,语文课,老师压着铃声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下雪了,我们赏雪吧!”语文老师是个性情中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今天他很兴奋。

“噢耶!”同学们高声欢呼,“老师,我们出去赏吧,还可以打雪仗。”同学们有点得寸进尺。

“这么热情?!好,出去学习!”老师点点头答应了,“但是,等等,先把这篇文章看完。”

于是,老师拿着一摞纸,挨个的发了起来。

都很好奇这是什么,我也一样。拿到手之后,迅速浏览了一下题目:《古典的雪》。

“这是一篇写雪的散文,你们先欣赏下!”发完后,老师回到讲台,对大家说。

我这人,比较喜欢读文章,语文课本、课外读本、辅导书的阅读理解、语文报上的文章等等,都很喜欢。拿到这篇文章之后,我迅速平静了一下,慢慢开始阅读。

似乎有一种感觉,这篇文章,只适合慢慢品,绝对不能牛嚼牡丹。找准感觉,沉浸下来。

第一句就把我吸引了:

雪一直在飘落,这是飘摇了几个世纪的雪,在他们的生命中和我的内心里。

颇有几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感。没错,这雪,一直在飘摇在我的内心里。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是很喜欢雪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情景,很熟悉,很吸引。雪,是一个个的精灵,它们总会给你创造惊喜。你看,它们紧抱树枝,挤挤攘攘,把树都染白了,一个调皮的孩子晃了一下树,这些小精灵们,就非常配合的迅速飞落,奔着孩子而去。它们同样也是多愁善感的,要不怎么把山都弄白头了,“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它们读懂了山的等待。

雪忽然让人感到温暖。

不然,张岱怎么会在雪夜去湖心亭看雪呢?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原来张岱是如此至情至性至纯的人。雪,与他达成了共鸣,这飘摇了几个世纪的雪,找到了灵魂。他赋予了雪这份纯真。恰如东晋的王子猷大雪之夜驾舟前往阴山拜访好友戴逵,天明方至戴家门前,却又折身返回,人问何故?日: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逵又何妨?

无独有偶,垂钓,中国古典文学中颇具道家情调的一种休闲方式,被柳宗元的《江雪》推向了极至。于千年万年的无数个冬季之中,他独自的拥有了这个冬日。寒江寂寞,落雪无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活成了自己。

行以当行乃千古真正之风流,为所欲为乃人间大气之文章。

这才是我们最梦中想要的生活。喧嚣热闹的世界,只有雪,才会给予我们一份天然的宁静。让我们得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窥视下自己。

而张岱,柳宗元,王子猷将它推向了极致。

文章读完,已是泪流满面。同桌大为惊讶,“你哪里不舒服么?”

然而,我却无法表达,懂得自然懂。我愿独享这份性情。

相关文章

  • 思维导图练习第十七天《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 重读张岱《湖心亭看雪》

    又一次读到了张岱《湖心亭看雪》,又一次戳到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记得那是2007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往常早了一些。...

  • 昨日大雪,早上起来,雪积了厚厚一层。想起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明 ·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15/300 20190129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

  •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与树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 你再不来,雪都下好了(杭州雪景)

    最爱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文章做到极致处,大概就是湖心亭看雪的样子。 本来想去西湖看雪,却害怕人群拥挤,一个人赏雪...

  • 道是笔误却含情

    ——赏《湖心亭看雪》的三处“笔误” 文/张敏 选自《陶庵梦忆》的《湖心亭看雪》,出自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之手,被誉...

  • 有一种孤独叫真实

    有一种孤独叫真实 ——读张岱《湖心亭看雪》 听过不少次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讲课,除去重点学习文中的白描手法外,很多...

  • 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张岱《湖心亭看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uw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