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传统的智商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哈佛大学零点项目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突破了这一局限,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一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与环境协调的智能。加德纳还指出,人的智能不应局限于他所确认的这几种类型,而且每一种智能还应包含次级智能;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后天优势可以学习和建立,但天生优势不可改变。天赋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在本来没有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获得,只能在现有的情况下通过传授、培训来加强。只有识别和接受自身的天赋和性格,配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找寻到与自身所具备的天赋和性格相符合的事业,并持续地做下去,才能最终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完美人生。这样,我们在帮助高中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要的就应是找到每一个学生自己的优势智能。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投其所好
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很重要的维度,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如果兴趣特点与职业(专业)匹配,就能增加职业满意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人生幸福感。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知识、学术研究、对美的事物的内在的追求和向往,并把这种对事物的激情和热爱延续到对职业的选择上,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有教师需重新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考虑这些问题:我想从事什么职业?哪些职业是我喜欢的?从事哪些职业我会非常开心?
2.择其所能
如果投其所好是充满情感地畅想的话,那么择其所能就要靠理性来把握了。仅凭兴趣选择专业是不理性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教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孩子理性地评价自己,即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即全面、客观的评估自己的智能优势以及个体的价值观、气质、性格、情绪和意志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每位高中生在入校之初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既尊重自己的爱好,又能根据自己的潜能做出最佳的抉择。
3.择世所需
在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此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也是职业选择成功与否的基本保证。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综合权衡考虑、正确分析冷门与热门、目前就业市场需求的大与小等问题,力争做到在投其所好、择其所能的同时,择社会所需,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而学校及家长可以通过介绍成功人士择业的实例、对不同职业发展前景的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需要中正确做好生涯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