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分享自网络)

宝玉后来真的娶了史湘云吗?
据周汝昌先生说,后来宝玉和史湘云结为了夫妻。这源于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送了宝玉一个麒麟,因史湘云有个小的,宝玉决意送给她配对。于是周先生认为,这是为宝、湘后来结为夫妻伏线。
宝玉从清虚观得到这个金麒麟,带在身上,后因在蔷薇架旁看龄官画"蔷"字过度入神,又因天下大雨,结果弄丢了。
湘云和丫鬟翠缕论阴阳,湘云无意中发现了宝玉丢下的麒麟,翠缕拾起。恰在这时,宝玉来了,于是三人一起来到怡红院。宝玉正要把麒麟送湘云,却才发现丢了,于是没了主意。这时湘云将手一撒:"你瞧瞧,是不是这个?"宝玉见着麒麟,甚是欢喜,伸手来拿。而后湘云和袭人闲聊着。
正在这时,忽传兴隆街的贾雨村有请,宝玉嘴里嘟嘟囔囔,行动磨磨蹭蹭,一万个不愿意去。史湘云劝他应多会会这些"为官作宰"的人,谈讲谈讲"仕途经济学问"。宝玉霎时脸色大变,怒斥湘云,再而后才悻悻的去见贾雨村。再后来就是宝玉挨打,宝钗黛玉都去看望过受伤后的宝玉,惟独湘云去没去看过,书中却没有交待。应该没去,因为俩人因贾雨村事关系弄得很僵。再再后来,史湘云便回家去了。
综上所述,宝玉的麒麟并未送出。所以,这麒麟伏的"白首双星",并非指宝和湘。
那"白首双星"伏谁呢?
三十一回中,脂批道:"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由此可知,宝玉的麒麟后来辗转到了卫若兰手中。既是"草蛇灰线",这"白首双星",也是伏卫若兰和史湘云结为了夫妻,而不是宝玉。

由"白首双星"说开去
"白首",就是满头白发,"双星"就是织女星和牵牛星。
"白首双星",就是指一对有情人像牛郎织女那样彼此深爱着对方,却直至晚年仍然天各一方,没能走到一起。其前提是双方都得活着,就像牛郎织女,各自在银河两岸独自生活着。
我赞同史湘云嫁了卫若兰的说法。卫若兰是谁?他是秦可卿送殡队伍里,诸王孙中的一位。"兰",既象征着典雅高洁,又象征着纯洁爱情。
由此可推测,卫若兰应是位既风度倜傥又忠贞于爱情的好男人。这和史湘云判曲中的"厮配得才貌仙郎"是相吻合的。
第三十一回写到史湘云来后,王夫人说她已许配了人家。这个人家就应是卫若兰家。宝玉挨打后,独史湘云未去看望,这除了她因贾雨村和宝玉闹得不愉快外,还有怕宝玉送麒麟给她的原因。
因为面对伤重的宝玉,她不好拒绝。她为什么不接受麒麟呢?因为她已许配了人家。史湘云平时看起来虽然大大咧咧,其实是位很守封建礼规的女孩。这可由判曲中的"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得到证实。所以说,史湘云和宝玉之间,只有兄妹情而没有爱情。
从全书布局看,宝玉最终应是悬崖撒手,追随他的林妹妹而去。这样一来,宝玉和史湘云,就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另一个世界。如此一来,他们又如何"白首"呢?所以,说宝玉和史湘云最终走到一起,道理是说不通的。

湘云判词说她"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这意思是说,一展眼她就如夕照斜晖,老了。可她心爱的人,却如逝去的湘江水,飞去的楚天云,始终等不回来。
又判曲说她"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水涸湘江"好理解,意思是说她眼泪都哭干了,如干涸的湘江水一般。
"云散高唐"典出宋玉《高唐赋》。赋中叙述楚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故事。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幽会后,神女飘然而去,从此不见踪迹。于是楚王为其立庙,曰"朝云"。
据此看来,史湘云和卫若兰幸福的夫妻恩爱生活,并未长久。
综上所述,据推测后来史家和贾家一样,也被抄家了,卫若兰受到牵连,结果被流放。直至晚年,两人头发都花白了,却始终没能走到一起。因为这样理解,才比较符合"白首双星"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