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傍晚,江苏无锡市有一座高架桥发生垮塌。我在网上看到大桥垮塌视频的时候,心中万般滋味在涌动着。据说,被压的黄色小车内有一对母女,孩子刚上幼儿园。
这个消息无比刺痛人心,身为一名宝妈,我也有个刚上幼儿园的闺女。我无法想象这对母女的经历,也无法想象他们家属的心情。根据最新消息称,大桥侧翻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大桥垮塌,这是我们谁也不想看到的意外,只能在心中祈祷,希望灾难不要造成太多的悲剧,希望更多的人安好!
悲痛之余,我今天还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桥,孩子也不例外。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心中的这座桥不会塌?
1.心灵之桥,撑起的是整个人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心中的这座桥,主要由安全感、归属感以及价值感构成。这座桥是通往成长路上的必由途径,一旦坍塌,势必会影响到人的成长,甚至会导致整个人生的毁灭。
孩童时期,是心灵之桥最好的塑造时期。搭好了这座桥,孩子就可以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他的人生就会多姿多彩;心灵之桥建得不牢固,孩子的成长之路就会处处受阻,生活甚至会一片兵荒马乱。因为,心灵之桥,撑起的是一个人的整个内心世界。一个人内心世界是丰富还是匮乏,是强大还是脆弱,都与心灵之桥息息相关。
我们该如何避免孩子心中的那座桥坍塌?前些日子,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引渡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再次开庭审理,她其中的一边脚被装上了监察装置,这个电子脚拷刺痛了无数人的心,但孟晚舟脸上却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自信与从容。
大家都知道,孟晚舟去年年底在加拿大被非法逮捕,至今已被监视、软禁长达十个月之久,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么长时间的煎熬与精神折磨,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在孟晚舟身上,我们看不到被折磨的痕迹。相反,孟晚舟的父亲任正非无比坚信自己的女儿可以扛得住这一切,他在接受专访时回应说不担心女儿的未来,还说孟晚舟非常乐观,还自学了五六门课,将来读个“狱中博士”出来。
有其父必有其女,孟晚舟心中的那座桥原来如此坚不可摧,否则,在这么大的困境面前,她是没办法做到临难不惧的。可见,心灵之桥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在挫折和危难面前,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才是坚持下来的前提。
2.呵护孩子的心灵之桥,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为人父母,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光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忽略掉孩子的精神需求,这是孩子建立内心世界的根本。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学会呵护孩子心中的那一座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我们该如何避免孩子心中的那座桥坍塌?一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日常生活中,不能只在乎孩子外在的需求,更要关心孩子内在的需求,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
孩子早期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监护人的照顾与及时回应,比如婴儿时期的孩子,饿了尿了孩子都会哭闹,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读懂孩子的需求,不能及时关注到他照顾他满足他的需求,孩子就会很缺乏安全感,会闹得越来越厉害;如果我们及时回应他帮助他,孩子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再大一点,孩子的安全感与成长环境关系越来越大,比如孩子会认人认熟悉的环境,突然换个陌生人带他或者带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孩子就会表现出很不安的一面,甚至会哭闹不止。记得我闺女6个月大时,每次带她到陌生人家里,她就很反感,陌生人一抱她就哭,只有回到妈妈怀抱她才会停止哭闹。
此外,家人关系和孩子的安全感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动不动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把家里气氛搞得很紧张,孩子心里也会表现得很敏感,甚至睡觉都会很不踏实,这都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内心世界总有一块地方是空的,怎么也填不满。长大以后,不管在哪里做什么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心里都在渴求那份得不到的安全感,容易患得患失,也很容易陷入一种越是想要越是得不到的焦虑中不能自拔。
我们该如何避免孩子心中的那座桥坍塌?所以,为了能够给孩子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我们要学会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情绪变化,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尽量给孩子一个和谐幸福的家,给孩子一份温柔友善的爱,这些都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二是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能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家庭,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归属感。没有归属感的孩子,去到哪里都是流浪,而有归属感的孩子,不管离家多远,内心都充满力量。
我有个侄女,从小就被父母满满的爱与接纳裹着长大,在她刚出生时,因为性别原因,她重男轻女的爷爷有些嫌弃,但被她爸爸怼了回去。她爸爸无比硬气地和她爷爷说“我就是专门做了检查特意要的女儿!”,此后,家族里没有一个人敢说半句嫌弃侄女的话。
小侄女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爸妈从小把她捧在手心里呵护着长大,平时不管她哪里做得不好,父母都不会批评指责她,而是温和地引导她帮助她。
记得有一次我去她家,那天中午小侄女睡过头了,起来时已经到了上课时间了,她因为迟到着急得大哭,她妈妈一个劲地安慰她“没事,迟到一次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去到学校好好跟老师解释,下次调好闹铃就好了”。
高考那年,她父母都特别期望她能考个重点大学,但是成绩出来时,比父母预期的差了一大截,分数刚够一本线(后来去读了二本,说一本不好选专业)。我当时好替她担心,怕她爸爸妈妈像我爸妈当年一样责怪孩子,然后还特意跟她爸爸说,不要指责小侄女。她爸爸和我说,他们都在安慰她,没说过一句指责的话,叫我放心。
我们该如何避免孩子心中的那座桥坍塌?小侄女即将去大学报到时,我去了她家吃饭。看到她爸爸吃饭时三番五次给孩子夹菜,还安慰孩子说,读不了一本也没关系,努力过就好。小侄女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看不出半点遗憾。
如今,小侄女独自在英国留学。微信朋友圈里,我经常关注她发表的动态,她的留学生活过得特别充实快乐,脸上的自信与微笑一如从前。
说实话,我特别羡慕她,能有这样善于接纳自己包容自己深爱自己的父母。她是我们家族里唯一能出国留学的孩子,也是家族里最幸福最让人骄傲的女娃。被爱滋养,被无条件接纳的孩子,人生真的会比别人精彩许多,即使远离父母,也能活出很棒的自己。
三是多鼓励孩子,少批评指责。很多父母,在孩子表现得不如意的时候不是批评就是指责,以为批评了孩子孩子就知道错了。可事实是,十有八九的孩子都不会在批评和指责中变得优秀,相反,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父母的批评和指责,孩子得不到认可,会让孩子的挫败感更强,自信心会越来越弱。爱批评指责孩子的父母,会使得孩子的价值感逐渐被降低,降到最后,孩子都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了,内在动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我们该如何避免孩子心中的那座桥坍塌?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价值感都消失了,内心世界是很容易崩溃的,心中的那座桥随时会坍塌,甚至会觉得活着没意思。还记得前几个月上海跳桥自杀的那个孩子吗?生前在学校与同学闹了矛盾,然后被母亲批评,冲动之下一气就跳了桥,鲜活的生命瞬间就凋零了。
我不知道孩子的母亲和孩子说了什么让孩子如此气愤和绝望,但我想说的是,孩子做错了事,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孩子刚闹了矛盾,心情本来就不好,孩子情绪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又受到了来自最亲的人的批评,脆弱的内心受到了最后一根稻草的打压,孩子心中的那座桥能不塌吗?
也许有人还会责怪孩子心里太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够强。其实恰恰相反,如果长期生活在一做错事就被指责批评的环境里,孩子再强大的内心也终会被削弱。就像叶月幽老师在《看不见的养育,看得见的成长》一书中说到:孩子的挫折不是因为太少,恰恰是因为太多了,孩子已经绝望了。这些挫折不一定是外界多大的打击,可能只是内心一直被否定的感受。孩子感觉不到爱和接纳,看不到任何美好,才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可见,批评指责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多大。有些事,本来并不大,但在父母的批评指责中事态会被放大,孩子的内心创伤也会随之加剧。而如果我们把批评指责的教育方式换成鼓励与引导,孩子不但能在已发生的事件中更清地认识自己,还会从中获得成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孩子的价值感。
我们该如何避免孩子心中的那座桥坍塌?维护好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的心灵之桥就会变得更稳固,内心世界就会变得更强大,即便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再大的挫折,孩子也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现实,并战胜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