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二十万分之一的人海中
感谢你选择了蜀黍研究所
壹玖肆
第 194 篇
物品 | 美食 | 文化 | 怪蜀黍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一期《十三邀》的感受是什么。
我重复看了两遍,中间隔了三四天。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李诞的这种解构和戏谑,是否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灵解药?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在我问出的那一刹那,大家心理已经有了答案。
作为艺人的李诞,在《吐槽大会》上的段子想必大家也特别喜欢。
何必吃力不讨好地去批评李诞?歌颂许知远呢?
我又何必要站在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的角度,去评论一个艺人呢?
这样只会让我掉粉!而且也没人会觉得我更像个知识分子!
那该怎么写呢?
- - -
这期《十三邀》播出后,许知远的“不合时宜”似乎没有变为“众人推山倒”的局面。
居然大家开始“理智地像许知远”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大家似乎开始分辨:许知远这类人,李诞这类人。
这两类人究竟差别在哪里呢?
许知远这类人,常以精英文化看待世界,无谓世俗眼光。引用小众书评段落,也不希望自己被“自以为是的戏谑”瓦解。即使开书店做商人,也要保持自己知识分子的批判态度。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享乐派。
李诞这类人,为他人而活,因为“为自己活就看不见自己了”。重度庸俗版佛教爱好者。希望自己活得流于表面、不给别人添堵、并且没有得抑郁症的段子手。不相信崇高,谁崇高向谁扔鸡蛋。一个整天乐呵呵的虚无主义者。(这些都是李诞自己说的)
许知远这样评论李诞的“佛系”,是那种其实生活尚未经历什么,就假装已经穿透了一切。
整一集《十三邀》里,李诞的语言体系里没有任何不自洽的地方。
但恰巧就是这种“其实生活尚未经历什么,就假装已经穿透了一切”的戏谑与无所谓论调,让人觉得“挺没劲的”。
你把许知远“是什么导致你的语言结构”的问题问郭德纲一遍,他兴许会回你一句:因为相声事业!
你把这话问李诞,回过来是:什么都没劲。
姑且不说李诞是否看懂了佛教,这不是李诞你的聊天水平啊!
为了伟大的综艺事业,不丢人!
蓝黑文学的一个作者就发文说:许知远就是一个伪装成知识分子的商人。
这句话倒是比李诞的那句回话更加没劲透顶!
我们来做一个逻辑题:
商人就是坏蛋吗?
李诞是商人吗?
李诞是坏蛋吗?
显而易见,李诞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个成熟的商人!他带给大家这么多段子,又怎么可能是个坏蛋?
所以黑蓝文学的那位作者写的这篇文章标题就输了,不看也罢。
同样作为商人,李诞“诞总”在商业上比许知远单向空间的传播力更强、效率更迅速。
这一点毫无质疑。
但回过头来,在这个青年人普遍焦虑的年代里,你觉得“许知远这类人”,和你诉说崇高、壮丽、悲壮,更能让你感觉到自己存在?
还是“李诞这类的人”,和你诉说一个小时稍纵即逝的快感,来的更有治疗属性?
的确,这样的发问,有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嫌疑。
我们抛弃这种世俗的问法,来到哲学和宗教层面,按照哲学家李诞的说法,看也看过了,玩也玩过了,归根结底“没有什么更深刻的东西”。
因为“人间不值得”、“一切无所谓”。
我想这些原因在这种语境下是可以被接受的。
只是李诞要想的是如何把这种个体感受,变成一代人的共性。
于是他搬出了池子。说95年的池子没有那么多“包袱”。
说到这里我甚至回想起我们公司的90后们,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比我们这些80后来的要快乐许多!
他们为了快乐和有趣,而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虽然李诞一直在节目里谈到赚钱)。
无论如何李诞是幸运的,很多同龄人还在慢慢接受自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尘埃时,李诞已经年纪轻轻名利双收。
而且还是个拥有一颗老灵魂的佛系青年!
说到“佛系青年”,我特别建议大家去看看万维钢的《到底什么是「佛系」》这篇文章。
他说佛系一直说的就是,不要被感情所“控制”;其次佛陀是非常积极进取的人,他有那种刚猛精进之力;最后,佛学的意义是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所以真正的「佛系」不是“什么都没劲”,而是什么都“有劲”,但是我不会受这些有劲的影响。
体会一下,到底是消解之力,还是刚猛精进之力?
- - -
今天《十三邀》第二季的第十期正好播出。
许知远与考古学家许宏的这期对话,恰巧可以和李诞这一期形成两种不同的视角。
一个做了一辈子考古队队长的许宏,五十岁的身躯下,却拥有着一颗年轻的灵魂!
当许知远问他为何会去考古,来看看年轻灵魂是怎么说的:
1、满足儿时的好奇心;
2、寻找发现之美;
3、明白我们是怎么来的?中国是怎么来的。
据许宏说,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考古都是在非常清贫的情况下,把事情做下来的。
稍有些阅历的人,可以从许宏老师的神情中,感受到当年的不易和艰难。
但在许宏的话语中,虽然清苦,但很有劲!
现在许宏老师在微博上做考古的启蒙教育。年轻的灵魂甘愿将自己作为下一代的靶子,做过渡性的启蒙工作。
他脸上浮现的那种坚定与快乐,那种令人深信不疑,可谓人性之光!
说这些话的时候,对面坐着的许知远应该听到了他所愉悦的:
崇高的、壮丽的、悲壮的,那种东西!
这个表情中,你是否也在高晓松的脸上看见过?
再回去看李诞的那种其实生活尚未经历什么,就假装已经穿透了一切的“早熟”与佛系。
我相信你也会对崇高、壮丽、和悲壮,感到愉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