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又一个新年到来了,人们憧憬着幸福的生活,规则着美好的未来,享受着温馨的团圆时光。
可是谁也无法预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一切温暖而动人的画面无情地撕碎,如同灾难大片一般的情景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人类的面前。
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我们最热爱的城市、祖国,甚至全世界正在遭受一场空前的病毒袭击。在这场袭击中,全球超过百万人不幸成为感染者,更有数以万计的人们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然后在这场重大疫情的背后,还有一种更大的痛苦让人难以言喻,那就是人们面临巨大灾难时的心态,痛别亲人的悲哀,隔离在家中的恐慌,无法开学的不安,失去自由的抑郁等等,相信这些情绪是大家都遭遇到的无言之殇。
身处疫情风暴的中心,我也一度失去写作的动力,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大家应该还记得在武汉的方舱医院,有位年轻男士面带口罩在病床上阅读一本书的场面,很多人被这幅画面所感动,我想,这大概就是阅读的力量。
武汉方舱医院的读书哥让人备受鼓舞很喜欢台湾作家蒋勋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回到生命的原点,才能看到美。”
我想读书大概就是一种还原生命美好的方式,当我们身处不幸与灾难中,往往才能在书中去体会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幸福,很多从前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仿佛都可以成为生活中莫名的欢快。
“春来疫去,万物可期”,在人间四月天,武汉这座不屈的城市终于迎来了解封之日。无比感叹那些曾经为守护生命而牺牲自我的医护人员,更有许许多多平凡而不知名的人们,他们甘愿冒险为了这个大家共同的家园,风雪不惧,日夜兼程......
致敬为武汉抗疫做出贡献的每一位逆行者作为一个写作者,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我很惭愧没有这般勇气与坚强, 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我认为如果文字只是类似某某日记中写得那般让人哀痛和呻吟,那么我宁可不写。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想还是利用这个好日子为大家推荐几本曾经读过的心理类治愈系图书,希望它们可以为你在疲惫时解乏,在孤独时感到安慰,在沮丧时找到希望。
推荐一:《自卑与超越》,作者(意大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推荐理由:人人能看懂的心理学,改变自己先要认识自己
这是个人强烈推荐的一本书,尤其是对于那些觉得心理学很难看懂的读者来说,阿德勒的这本书无疑是最佳的心理学通俗读本。
不过,大家也一定不要以为这是一本心灵鸡汤类的书,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
那么个体心理学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命运是被生物本能决定的,带有一种宿命的论调。
但个体心理学则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目标,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过,这些理论也得益于他本人的经历,阿德勒从小就体弱多病,还得过佝偻病,所以个子很矮,运动能力也差。就连运气也不太好,他居然出过两次车祸,成绩也不行,班上倒数,所以整个人就很自卑。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底子差、又自卑的小朋友,最后居然逆袭了。他努力学习,从班上倒数变成了尖子生。因为小时候总生病嘛,所以他就想当医生,最后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因此,阿德勒也非常注重个体在自我成长方面的效果,致力于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的工作,通过自身的实践极大地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颇受大众欢迎。
著名行为心理学家阿德勒马克.吐温说:”经典,就是人人称赞但谁也不读的书。”
很多人会觉得心理学的书籍太绕了,太专业,内容晦涩难懂,但是这本书相信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本书更像是有人在和你对话,他了解你,甚至比你还会表达自己。
它像一面镜子,照见真实的自我,给你一个重新梳理自己的机会,让你看到自己的卑微和美好,渺小和崇高,艰辛而又强大。
读过本书,你会发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比如:自卑感并不是弱小者的专利,那些强势或者自负的人甚至更加自卑;
为什么熊孩子老改不了犯错的毛病,其实他们是在用各种方式去隐藏自卑;
事业不成功、婚姻不幸福、做什么事都不如意,这些让大家烦恼的问题都是合作的问题.......
如果说这本书最大的好处, 并不是我们获得了知识与智慧, 而是感觉自己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当你把主动权抓到自己手上之后,那么恭喜你,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推荐二:《小王子》,作者(法国)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推荐理由:写给曾经是孩子的我们,只有用心感受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
提到这本书,很多家长也许会觉得奇怪,世界名著《小王子》,这不是孩子看得书吗?其实就在前几年,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甚至让本经典的书籍在孩子的书架里默默躺了很多年,都没有想过认真地去读过。
直到接到一次紧急的拆书任务后,我才发现原来这本所谓的童书其实是写给成人看的,个人觉得低龄的孩子应该很难看明白这本书的意思,所以如果家长们要想孩子看懂,最好自己先认真看一遍,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否则这本书很可能会失去阅读的意义。
经典之作必然有其经典之处,这本在全世界拥有4亿多读者的《小王子》到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故事的情节真的很简单,以第一人称的“我”讲述了因飞机失事降落沙漠,巧遇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听他讲故事,和他一起经历和感受在沙漠上寻找清泉的快乐,最后小王子与蛇约定死亡后回到自己星球。
也许很多人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在平淡的铺叙中展开。但是,如果你能耐着性子再多读几遍的话,相信你就会慢慢地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处了。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说过:“《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这本写给成人看的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即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书中用象征的手法出现了几类人物,这其中包括醉心于权势的国王,贪得无厌的商人,脱离实际的地理学家,孤芳自赏的虚荣迷等负面人物等,也有具有奉献精神的点灯人,忠于职守的扳道工,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因此极具象征意义和针对性。
还有一些动物时需经过仔细揣摩、反复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比如:“玫瑰花”、“狐狸”、“蛇”等事物象征什么?寓意何在?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据说,《小王子》的创作灵感便来自作者的两次亲身体验:一次是,1935年,他在前往莫斯科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在夜灯下熟睡的男孩,那孩子可爱的脸蛋让他心生怜爱,难以忘怀,这男孩或许就是小王子的原型。
再一次,是他和一名机械师试图创造巴黎直飞西贡的飞行记录时,飞机在沙漠上空迷失方向,撞向了一座小山,他们被困沙漠三天,经历了难以想象得磨难,最终被阿拉伯牧民救了出来,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了沙漠带给人们的无限联想。
正是这些让人难忘的人生体验,让埃克苏佩里通过写作完成了他对人生乃至整个宇宙的真诚对话,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走入书中的情节,为之感动,为之震撼,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触落泪的书。
著名翻译家李继宏曾经表示:“《小王子》传达的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建议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作者告诉我们,外在事物,或者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去赋予它意义。这种观点对许多迷茫空虚的现代人特别有启发。”
现代人,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每天过得如同打仗一般,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星空或者夕阳;没有时间等待花开花谢;没有时间问问自已的小孩在想什么;没有时间关心父母和爱人;更没有时间关爱自已......
《小王子》使我们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事情被我们忽略了,原来忙碌的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模样。我们的存在需要公式化的数字证明, 我们以拥有一些虚无的物质为荣, 我们也把许多复杂的事情想简单化了, 这一切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对什么都习以为常。
但是,通过书中的故事, 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事情不了解,还有更多的责任与爱是我们从不曾理解过的。
因此,这本书将引导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去感悟世界, 相信我们都能从中摆脱迷茫,找到那个最初的自己。
推荐三:《内向高敏者》,作者(德国)西尔维亚·洛肯
推荐理由:内向没什么不好,你只是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内向性格的人平时在人际交往中似乎总是处处吃亏,因为他们不合群,不爱当众表达,不能很好地和他人协作,这就导致这类人在生活中总是很被动。
但是本书认为,这些弱项,往往也构成了这类人的优点。他们不合群,因此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他们不爱当众表达,因此更善于一对一的沟通;他们不能和他人很好地协作,却有了更强的创造力。
内向高敏者的优势和劣势往往都是相伴而行的,他们的优点很明显,但每个优势也有其负面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平衡地看待它们,如何挖掘那些幸福的潜质?
书中提到的四种习惯,非常适合内向而不自信的人们。
第一,有意识地生活。
这就是利用我们很好的分析思考能力,有意识地去认知世界和当下的生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成为一个自信而有理想的人。
第二,接纳真实的自己。
日本的销售天神原一平是个身高仅为1.45米的矮个子,不善言辞,不会沟通的他,在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反省后,练习出了含义不同的38种笑容,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第三,对自己负责。
考虑清楚,你到底应该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到底怎样才能让自己过得舒服,和谁相处,如何沟通,想明白这些实情后再做决定,同时定下目标,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第四,坚持自我。
比如我们不愿在公开场合主动发表意见,受了委屈也故作云淡风轻,其实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这时候,可以试着从小事开始练习,在餐馆点和别人不一样的菜,会议上提出相反观点,别人讲笑话时不跟风,让别人也能支持我们的观点。
所以,善用你的优势,完全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好,更完美。当然,不论做什么,都不要忘了,在这个过程中问问自己是否快乐。
卢梭曾说过:虽然我的心既傲慢又温柔,我的性格柔弱,然而,我是不可战胜的。
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性格类型,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要相信自己的无限创造性。
越了解自己,就越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过最想要的幸福人生。
推荐四:《有温度的手艺》,作者(中国)周卫平和曹诚博
推荐理由: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当我们的心安静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这是五本书中唯一的本土作品,其实这本书和心理学挨不上边,毕竟心理学都是西方国家的说法,但是这本书的治愈效果一点不比老外的差。
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的民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诸多的因素慢慢地变得淡化起来,可能不太适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比如诸子百家的学说,很多中学课本里的精彩古文,如果能够仔细琢磨一下,绝对受益终身,可是如果你不是要去中考或者高考,你会去看吗?
因此,就拿读书这件事,我们很多人也许更愿意直接看干货,或者简单点的,毕竟时间太有限,大家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相信不少人都会被现实所困,整天不是职场上的勾心斗角,就是家里的房贷车贷、父母养老、孩子教育,弄得身心俱疲,却只能默默忍受。
中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一刻不能停歇地奔波,年轻人虽然“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但空空的银行卡余额也让他们不敢停下脚步。
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慢慢地走向消沉,我们有太多的不安与惶恐,于是我们常常抱怨:
上班究竟是为了什么?
什么时候我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到底要怎么做,这一生才过得有意义?
带着这些疑问,在打开《有温度的手艺》这本书时,我似乎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安慰,焦虑的心情也随着故事开始的那一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当一群匠人,终日相伴的只有泥与木,陶与火,石与铁……他们大多数习惯沉默,只用一双手与这个世界交谈,他们身居微处而安分守己,他们精雕细琢又耐得住寂寞。
他们的故事,是根据第24届“中国十佳记录片”的《大匠之梦》改编而成。本书作者周卫平和曹诚博都是国内资深的电视人。
本书中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顶尖的手工艺者的故事与生活经历,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无不映射出一种手艺人的精神,它正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精髓。不仅仅在远古时代,就是回到现代,我们也会发现这些手艺为何会弥足珍贵。
工匠们日复一日的刻苦磨炼,同时也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生命敬畏的人生智慧。
正是这样的智慧,让手艺人用实践应验着中国古代工艺,用心捍卫着中国古代遗产,在同样快节奏的社会里,他们用朴实无华抵抗住了焦躁不安,创造出了一个个人类的奇迹。
推荐五:《与身体对话》,作者(美国)瑞秋.卡尔顿
推荐理由:我们可能拥有超高的“智商”或“情商”,可是却没有优秀的“体商”
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终于让国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远比一切重要,在健康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贫富,无论长幼,无论善恶......
在遭遇病毒的时候,那些以往追求的所谓价值和尊严都不值一提,而病毒唯一惧怕的就是一个也许人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或是经常忽视的关键词,那就是“免疫力”。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八十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连续多少个昼夜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线时,看着老人精神抖擞的模样,是不是内心都会有一丝丝感叹,如果换成我们自己,有多少人的身体可以做到,尤其是那些久坐职场的亚健康群体。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但凡健康的人,其实都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或者说拥有良好的健康意识。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曾经指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已有情绪。
我们身体绝大部分的疾病是由我们的负面思想和情绪积累产生的,而不同的身体位置储存着不同的情绪,这一点在我国的传统中医理论中早已得到验证,诸如肾主恐惧,肝储愤怒,肺藏哀伤……
我们的思想可以欺骗自己,但身体是不会说谎的,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提醒我们要去真实地面对自己的需求,让我们好好地去处理。
身体的不适和病症正是内心的呼喊和求救信号,它们就像拉响的警报,想告诉你,“我很生气,请看看我的愤怒,听听我的声音。”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身体语言来了解自己的情绪,如何治愈那些烦恼的病痛呢? 这本《与身体对话》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病痛的根源,告诉你如何通过倾听身体的症状来治愈自己,尤其适合那些正在被疲劳、失眠、焦虑等情绪困扰的朋友们。
书中告诉我们,“身体的语言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信任的真相。它是每个人身体内部的医生。外科医生可以修复伤口,但是真正治愈我们的是身体内部的生命力。”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成功人士不仅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这里我们要再加上一项智慧,那就是“体商”。
想要了解自己的“体商”够不够,那就去看书吧,相信这本书能够为你解决至少一半以上你以前怎么也没弄清楚的毛病。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医生,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身体,不是吗?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这是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世界读书日送给朋友们,祝愿我们都能在书中,读懂自己的人生,找到光明与希望。
大家好,我是简书作者清小夭,爱读书,爱讲故事的职场妈妈。我相信每一个走心的文字,都是源于生活的真实记录,喜欢我的朋友还可以关注我的百家号@小夭读书,更多精彩好文,更多好故事让我讲给你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