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第五课不过于追求圆满
1.佛说:不完满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人生的完满与不完满始终是相对的,完满到了极致就是不完满,不完满往往也意味着完满。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总是存在着缺憾。事物总是循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不理想的,它也不会随我们的意志而转移。
3.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早就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
曾国藩晚年的书房叫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
4.“一个人学问的成功也好,事业的成功也好,做生意的成功也好,必须要带一点病态,必须带一点不如意,总有一些缺陷,才能够促使他努力。”
5.弘一法师曾说:“我只希望我的事业失败。因为事业失败、不完满,才使我常常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德行欠缺、修善不足,那我才会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
6.我们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充满了苦难,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们人生必要的组成部分。
7.“只有生在娑婆世界,有苦有乐,有善有恶,各有一半,所以能够刺激你发生解脱的智慧,是成佛的捷路。”
8.“我们做人做事,要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年轻人刚出学校时满怀希望、满怀抱负,但是入世久了,挫折受多了,艰难困苦经历了,或者心染污了、变坏了;或者本来很爽直的,变得不敢说话了;或者本来很坦白的,变成心理扭曲了;本来有抱负的,最后变得很窝囊了。”
9.“只是心理意识上觉得一切如梦如幻,这不算是求证。所谓证,是把整个身心投进去,彻底做到空掉身心;外面的物质世界也空掉,一步一步空下去。……
这在诸佛菩萨而言,谓之心力;在凡夫而言,谓之业力。诸佛菩萨的智慧神通有多大,一切凡夫的业力也有多大。”
10.佛经上说:“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先生解释说:“身体空掉,心也空掉,但是,物质世界还有。再进一步,身心外面的尘世界也把它空掉,这才是佛法一切唯心的道理。
佛在《楞严经》上说:‘心能物转,即同如来。’这不是理论,要确实做到才行。”
一行精华:
不完满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我们做人做事,要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
触动,反思,改变:
假如完满的人生应该包含所有的东西,那遗憾也应该位列其中,那么留有遗憾的人生,还是不是完满的人生呢?
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只不过我们通常只注意到了其中一面而已。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就是强调要重视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那一面。
常人都喜欢好的那一面,殊不知好与坏,就跟正与反一样,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过度追求好的,圆满的那部分,其实也是一种无谓的执念,从而导致无谓受苦。
接受遗憾,从遗憾中看到希望和动力,才是我们应该保持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