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7-13(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29/90)我是个搬砖

2018-07-13(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29/90)我是个搬砖

作者: 魔法药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3:39 被阅读34次

        李克富||我已经放弃了“抛砖引玉”的奢望


          作业:分析为什么“微信发出去了,至今没见回应,我的焦虑指数蹭蹭蹭上窜”?

          为什老师认为发出去的微信对方就一定会回复呢?您对每个给您发信息的人都回复吗?

    共情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意义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障碍

    1、求助者感到失望:认为咨询师对自己不理解、不关心,因而会感到失望,减少甚至停止自我表达。

    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由于咨询师没有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而过多的立足于自己,因而他就很难真正理解求助者的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甚至批评,这会使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3、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求助者成长、进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缺乏共情,咨询师往往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加注意,影响求助者的自我了解。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由于缺乏共情,咨询师就不能真正了解求助者的问题与需要,因而做出的反应也常常缺乏针对性。

    提高方法

    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角度)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角度)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7、不必有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8、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注意事项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自恋

            自恋,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如果没到极端的情况,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过度的自恋可以变成病态,或者会有严重人格分裂/不正常的表现,例如自恋人格分裂。这个字眼通常带有贬义,如果过度那么会带来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但同时也可以是包涵一种自信的积极态度,对个人的发展有利的一面。当用在一个社会团体的时候,它通常代表精英主义,或者对他人疾苦的冷漠或不闻不问。

          1.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即弗洛伊德认为的“性”,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的状态。有这一表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从力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2.自恋一词还有一种另外的说法:自控。

          3.但科胡特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这个“自恋”的定义,而提出自恋其实就是里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藉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学生的巴史克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使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合理阐述的。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

            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产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抑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7-13(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29/90)我是个搬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pj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