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的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云:“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口若悬河”的典故,讲的是晋朝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当时朝中有一位太尉名叫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一词来形容人善于说话,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典故的见解:
无论古往今来,对于说起话来“口若悬河”的人,或许犯上或犯忌,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正规场合或会议上,有的人虽然是个主旨演讲人,而他却口若悬河,胸无城府,该讲也讲,不该讲的也讲,这就犯了职场上的禁忌,人们就会认为此人胸无城府,做不了大事。
2、在正规场合或会议上,有的人虽然不是个主旨演讲人,而他只是个会议主持人或只是个部门的附属发言,但他却口若悬河,远远超出了其身份及发言的时间,这样就有犯上的嫌疑,也犯了职场上的禁忌,人们就会认为此人喧宾夺主,旁若无人。
3、在商业谈判时,有的人也口若悬河,毫无分寸,古人云:言多必失。话语太多,竞争对手就会窥觉到他的商业机密及隐情,他就会处于被动和劣势。
4、在与同事谈话交流时,有的人也口若悬河,不分场合地议论领导或同事的不是,古人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话,没不过夜的就会传到领导和同事的耳边,从而对他的仕途及为人造成很大的障碍。
如此等等,世人当以警之、戒之为上。
交谈 演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