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A44在中庄那些年

A44在中庄那些年

作者: 长恩在 | 来源:发表于2023-08-02 12:11 被阅读0次

       

        得华,自从当了汪家的上门女婿,就很少去大姐家。乡语:娶了媳妇,忘了娘!虽然,得华是娘生的,但是,是大姐抚养了十六年,在抚养方面大姐似母亲,二姐照顾了三年!汪家和二姐是二里相距的邻居,想见,很容易,只要勤快,天天见面。汪家原距离中庄,少说也有几十公里,说远么,还真不远,步行一天,完全可以走到。放下手里的活计,抽时间去趟中庄那还不容易么。话是这么说,动身走,就不是说的那么简单了。今天,起床迟了,明天走吧!到明天,起床是算早些,起来后,这儿转转,那里看看,又迟了。后天一定去中庄,早晨,起来后,没有人顶班放羊了。就这样两推三推,一年过去了,过了春节,就想圆看大姐这个念头。没有料想到,分房另过,得搬到金川子住。说说过过,一个中庄没有去得成。到了金川子,去中庄那就不是几十公里路啦,还真不容易去了,金川子到中庄相距甚远,二百里不等。那就决定了,明年过完年,到正月里,找个人,把羊带放半个月,去中庄一趟,把大姐看看,姐夫、四个外甥都过得怎么样!

        虽然是个大姐姐,她与常人的姐姐不一样,在得华成长方面,胜似母亲。她把弟弟像儿子一样抚养,吃喝拉撒,缝缝补补,一手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劳作。晚上替弟弟盖被子忘了次数。白天,小时候,在屋外玩耍,磕磕碰碰,她替弟弟包伤,替弟弟抱打不平,受他人的冷眼旁观。能干家务时,怕弟弟累了,饿了,风吹雨打了。每顿饭总怕弟弟没有吃好。

        在得华本身前途方面,胜似父亲。四方了解,八方打听,托亲戚,托朋友。只要有效果,她都亲自登门拜访,问属相,问月份,问那天生日,问啥时辰胎儿问世。然后,带得华去相亲,登门拜访过百家,相亲次数有五十。遇到汪家二姑娘,才是天赐良缘!又在二姐家门口,也算大姐把得华托付给二姐照看,一举两得。

        得华夫妇到金川子村,没有到过春节,一千二百只羊,连个踪影都没有见着,家里一贫如洗,春节都没有办法过。冯虎和刘贤帮助买年货,得华夫妇才有过年的食品。别说去中庄看望大姐一家人,连汪家原汪掌柜家都没有条件去了。到了第二年的五月份,得华进了监狱。这下没有机会看胜似母亲的大姐了!

        二十年后,得华回到金川子村,决定第一时间去中庄看望大姐,可是,大姐已经过世多年了。得知大姐不在人间,得华失望、后悔,如果能找着地狱门,他立刻就去。可惜,那有阴曹地府这一说呢,他摸了几次眼泪。打消了去中庄的念头。

        一门心思为了洗清自己的污点,在金川子村带头致富,改变懒人的思想,不觉又过去了二十年。金川子村民,家家户户都有羊,羊生病了,自己就是兽医。得华夫妇为此很高兴。

        有一天,得华夫妇闲聊天,二姑娘忽然想起来自己的儿子,又落泪的说,儿子和大姐的小儿子同岁,在世的话,也四十二岁了。得华听二姑娘说到大姐和外甥,如梦方醒,立刻决定去中庄,把养羊的技术传授与外甥。弥补大姐抚养的恩情!

        得华十六岁离开中庄,四十四年过去了,感觉像昨天离开中庄一样的,大姐的音容笑貌,还是那么显现在得华的脑海里,是那么的亲切。慈祥的母爱,使得华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孤儿。亲爱的大姐,弟弟永远见不着您了,得华一定把养羊的技术传授给外甥,就算对您的报恩!二姑娘看到得华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忙劝道:知道对不起大姐,这不咱们这就去看望外甥么。得华说:姑舅,姑舅,姑舅是娘亲,是外甥的动力,是外甥的爱护伞,是姐姐的后动。得华是个什么东西,不配做一个弟弟,一个舅舅!有啥脸见亲人呀!

        在二姑娘的帮助和劝说下,得华和二姑娘终于离开金川子。就要迈步踏上北去中庄的山间小路上,村里人得知,都来送别得华夫妇,并且,叮嘱二位早日归来,金川子村的乡邻们欢迎你们!

        得华夫妇在中庄,一待就是十年。中庄村沟北沟南上百户人家,周、冯、计三大户,还有李、顾、柳三小户。其他几姓都是后来迁移户:王、许、朱、任、杜、胡、郭、蒙、田。得华童年和少年时,在中庄那会儿还没有这些人家,只有周家和李家。郭家、蒙家、田家,本来是一家人,这家人与周家是亲戚,下代人也把得华叫舅爷,三大户和三小户是当地户,自古以来就是亲连亲,亲套亲,得华自然就被大伙儿叫舅爷,后迁移过来的五户与大三户、小三户都是拜吧子干亲,也有血缘关系,下辈

也把得华叫舅爷。得华成了中庄全村同辈人的舅爷,说白了,中庄人是一家亲!

        这一大家族,可把得华忙坏了。原本,得华来中庄给四个外甥传授养羊技术,使得华没有预料到这个村子里的人,全是外甥级别的人。给谁传授养羊技术呢,给谁不传呢?干脆都传授,还要认真的传授!不光大伙把得华叫舅爷,得华才传授养羊技术,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对得华夫妇关心,管吃管喝,以父母之举。得华那有不认真传授之理呢!

        中庄基本上,家家都养羊,大家都没有养羊的技术,也不善于总结养羊经验。本来大家都以农业为主,农业技术比较强。那么,农业技术在强,光靠种庄稼,只能解决温饱这个问题,也达不到富裕这个愿望。后来,才认识到,养羊也是致富的主要途径。大家都着手养羊,就是成活率提不高,经济效益不客观。得华来到中庄,大家养羊致富有指望,不到两个月,很少听说那一家羊病死了,两年时间,家家户户羊都成倍递增。

        得华养羊的经验:第一,防热。天气热,不能让羊挤在一起扎堆,更不能让羊在不透风,而且,阳光充足的地方。处理的方法,就是把羊赶到高山上,展风的地方,平地里也有展风的地段,敞开通风凉棚里,夏天,多在阴山坡上放牧。

        第二,防寒。天气热,羊身上有汗,切记不能让羊钻进窑洞里、水洞里,或阴森不投风的地方。羊过冬,圈在敞开的棚里,或者,敞口子窑洞里!避风的阳光充足的山坡上。多在阳山上放牧。

        羊有病了,需要打针、喂药。但是,必须诊断清楚,是热症,还是寒症。诊断的方法:一是观察,二是把脉。给羊把脉的位置,在羊脖子的动脉部位。观察羊想卧,还能吃不多的草,属寒症。如果,喜欢走,不吃草,是热症。诊断清楚后,按照药性医疗,该打针就打针,该灌药就灌药。羊还可以扎针,热症扎舌头,寒症扎耳朵。还得给羊灌香油。

        得华到中庄不光传授了养羊技术,还传授了娱乐知识,普及了古老的纸牌玩法。纸牌,就是用纸做的,形状是长方体,长约五公分,宽约三公分,厚约三毫米。内容三项:万、饼、条,与麻将累似。玩法有两种:第一种,与玩麻将累似,每人手持十三张,先接牌的人,多接一张,这张牌打下来,下面的人可以拼(吃),可以碰三,用一个条做贡。麻将是两个相同的牌做将,玩纸牌只用一张条做贡贡,不论大或小,就能和。这叫把贡贡。就这一点不同,麻将是双将,纸牌是单牌贡贡,其它玩的过程一样。

        麻将得四个人玩,纸牌两个人就可以玩,最多也是四个人玩。纸牌还有一种玩法,得四个人玩,其实,只有三个人玩,一个人坐底。坐底的人,从牌垛底下,顺序数过二十九张牌,放到另一边,其它牌三个人接顺序完。先接牌的人多接一张,手里一共三十一张,另外两个人,手持三十张,先接牌的人,先打多接的那张牌,这张牌按顺序,另外两个人可以拼(吃)(手里有二万,有二条,没有八饼,上家打下来的那张牌,就是八饼,下家就拿过来,放在牌铺上,不能拿在手里,拿在手里,算违规,然后把手里的二万,二条,拿下来与八饼放到一起,就成一和),可以碰三(手里有相同的两个,别人打下来一张,恰好相同,就可以碰一和),碰牌,不按顺序,拼(吃)牌,按顺序。手里满十一和,才能和,和多了更好。一个人够十一和,可以和,算这起牌赢家,另外两家是输家。

        其它牌按项,按顺序排列,最少三张,例如,一万,二万,三万,这三张牌拿在一起,算是成一副牌,不算是一和牌,多则不限,例如,一二三四五……万都能拿在一起,算成一副牌,不算一和牌,这叫万莫子。还有没有组成和的牌,可以组成保,例如,对一万,对一条,对一饼,这三对牌拿在一起,成一副牌,不算一和,这叫一保。如果是一对二饼,一对二万,一对二条,拿在一起,这叫二保。当然,一张四万,一张四饼,一张四条,拿在一起,组成一付牌,也叫四保。

        那三张牌组成一和呢?,一万、一条、九饼,这三张牌组成一和。二万、二条、八饼,这三张牌组成一和。三万、三条、七饼,这三张牌组成一和。一二三饼组成一和。八条、九万、十饼,这三张牌组成一和。九条、十条、十万,这三张牌组成一和。九万、十条、十万,这三张牌组成一和。这是特殊组合的和,除了这种组合和外,还有,同项而且数字一样的三张牌组成一和,例如,三张二万,这三张牌组成一和,三张三饼,这三张牌组成一和,三张四条,这三张牌组成一和,其它数字的牌累同。三张一条、三张一饼各算两和,这叫小幺和。三张一万、三张十万、三张十条、三张十饼,各算四和,这叫大幺和。有幺和的和牌,叫麻和,没有幺和的和牌叫黑和,黑和比麻和大,黑和翻一倍大。

          玩纸牌的规矩是:开始接的三十张牌,能拿在手里,接着一样的三张牌,必须扣在牌铺上。以后接着的牌,不能拿在手里,自己用就放在牌铺上,与手里的有关牌组合,如果用不着,就打在下家的牌铺上,不能打到上家的牌铺上,也不能乱打到别的地方。做底的人,如果看到见,也是赢家。什么是见呢?做底的人,把被三人玩的剩下的牌接一张拿在手里,注意赢家和的牌里面,如果与做底人手里拿的那张牌,有

相同的牌,那么做底人手里的这张牌,就叫见。

        中庄村,四零年以前,有百分之十的人会玩纸牌。得华来中庄以前到五零年以后,这段时间里,就没有人再玩纸牌。有少数回族青年人和少数汉族青年人,下方、打梭、打毛蛋。中庄少数人会玩扑克、下象棋。

        得华是八二年来到中庄,教大家学习玩纸牌,一传授二,二传授四,四传八……除了三岁小孩玩不了,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玩纸牌。

        八五年,县文化馆送给全中庄村一桌麻将,百分之十的人,才接受麻将娱乐!

        时间过得真快,也许是得华带来了娱乐项目,大家干完农田活计、喂牛羊的活计、家务活计等。三个人,二个人……凑在一起玩纸牌,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不觉意,得华夫妇来到中庄十年过去了。得华夫妇惦记着女儿一家人。九五年的三月三日,这天风和日丽,蔚蓝天空,飘着几朵黑白镶嵌的彩云,中庄村口的那棵柳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摆着,树下站满了人,男女老少不少一人,送别全村同辈人的舅爷得华夫妇。年近七旬的两位老人,再次告别了中庄村!回金川子村。

        中庄村如今也能与金川子村,在经济方面有一拼,都是得华夫妇用技术和经验帮扶过的村。两村乡亲们日子过的红火!大家心里永远有得华夫妇感谢二位老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44在中庄那些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qp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