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敦疾甚,钱凤来问后事,敦曰:“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为。且(王)应年少,岂堪大事。我死之后,莫若释兵众归身朝廷,保全门户,上计也。退还武昌,收兵自守,贡献不废,中计也。及吾尚存,悉众而下,万一侥幸,下计也。”--但晋明帝起兵讨伐时,又垂死病中惊坐起,曰:“我当力行”。且心里早有此犹疑想法,早未行上计。孔子四十不惑,但不是每个人到四十都不惑。欲和惑便是相对的。
2 陶侃常语人:“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是英雄语。就是大禹圣人有些隔阂了,还是喜欢“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
3 石虎拔石梁,禽岳及其将佐八十余人,氐羌三千余人,皆送襄国,坑其士卒九千人。遂攻王腾于并州,执腾,杀之,坑其士卒七千余人。--这数字在他们坑杀历史不过九牛一毛。将帅领兵其实也是有习惯的,像写代码的风格。
4 (南顿王司马)宗以兵拒战,为胤所杀,贬其族为马氏。--嗯,除了恩宠被赐姓,今天看到被贬姓的。那连带原本其他马氏肯定也不受尊重的(嗯,此之前有马氏嘛?)。
5 亮言于朝曰:“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日征之,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不可复制,犹七国之于汉也。”--第二次见了。其实是个不错的思路。不过任何时候都得分析形势。比方说对方是个老头子或贪奢不得人心的一个人,熬他几年又何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