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星期六 阴
《我的阅读观》读书摘记12
第四章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1 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1)我国平均公共图书馆的拥有量:46万人/座,1181人/平方米;人均藏书0.27册。
(2)联合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公布的公共图书馆拥有量标准为:3万人/座;目前发达国家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为:瑞士3000人/座、挪威4000人/座、奥地利4000人/座、芬兰5000人/座、德国6600人/座、英国1.14万人/座、法国2.2万人/座、意大利2.6万人/座、美国3.11万人/座。
第五章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1)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曾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安.兰德所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人性的伟大为何物,心中也没有具体的形象,那么要保留对生活美好的幻想是很困难的。每天,当你阅读当天的报纸标题时,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猥琐,距离希望越来越遥远。如果你转向现代文学,想从中找到一些人性美好的东西,却往往发现那里面尽是些从三十岁到六十岁不等的罪犯。”(《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
(3)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许多父母由于全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中,于是把使孩子幸福的责任推给教师。”
(4)台湾地区的家长们普遍地知道: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从小培养儿童注意周遭的人、事、物要有所感觉、感触、感动或感恩,这是教育的真正本质。阅读对于儿童来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阅读使他对事物的看法更精确,因为阅读使他对生活事件更敏锐,因为阅读使他对人与自然产生感情,而对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的操持。
(5)儿童阅读“读好书”比“读多书”更重要。“如何读”比“大量读”更重要,“读适合的书”比“读好书”更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39992/2116a500ba557653.jpg)
(6)哲学大师加缪说: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
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
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7)美国人喜爱的诗歌之一这样描述:“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8)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地教育我们自己,非常重要。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焦忧来得更迫切。”
(9)学校应该“相信教师所从事的事业不单纯是对个人进行训练,而是形成正常的社会生活。”(杜威《我的教育信条》)
(10)从教育的正确目的(为了国家与社会,为了全人类与未来,为了个人的真正发展与幸福)来看,教学本该是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授予学生知识的过程,而不应该只是授予一个个体在竞争中获胜的知识;从哪一种学习最符合心理学规律(也就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或者学习的规律)中能够取得长久的学习成绩的角度来看,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背景的学习,将学科知识与更宽广的背景相结合的学习,是最能够持续发展的学习。
(11)“巴别塔”的神话:最初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因此人们语言、思想和情感彼此相通,大家和睦团结地生活在一起,人类的力量因此而越来越强大,于是他们想合力建造一座通天之塔,以便能够重返伊甸园。上帝对人类的力量非常震惊,于是让人类的语言从此四分五裂,各不相通。建筑通天塔的计划,于是就因为语言的不同而破产。
这个神话故事用德国哲学家洪堡特的话说,就是“每一个人,不管操什么语言,都可以被看做一种特殊世界观的承担者。世界观本身的形成要通过语言这一手段才能实现……每种语言中都会有各自的世界观。”
(12)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区别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13)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智力背景”的概念。他说,必须识记,在材料越复杂,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
(14)苏霍姆林斯基依据经验提出了这种作为背景的阅读和作为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大概比例3:1.即要正确理解一个知识,需要拥有三倍于这个知识的背景知识。而没有一个可观的阅读量,这一点显然是无法达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