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讲清楚这件事情,还得从梁惠王当时的相关背景说起。
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慧眼不识珠”。当时,公孙鞅也就是商鞅,从卫国流亡到魏,做了国府相公叔座的门客。公叔座病危,魏惠王去看他,他告诉惠王,公孙鞅是个人才,要么重用,不用要杀掉,不可以让他出国,惠王怎会重用一个不知名的流亡青年,他更没把商鞅放在心上。
等到惠王离开,公叔座把商鞅叫到病床前对商鞅说了他刚才对惠王说的话,看惠王无用商鞅之意,怕加害于商鞅,让商鞅快逃(不要觉得他很圆滑,公孙叔在惠王面前推荐商鞅,是尽于君臣之职,又告诉商鞅是出于情谊之义),商鞅听了,并没有逃走,他说惠王无用我之意,更不会杀掉我。
后来,商鞅到了秦国,推行变法,秦富强。惠王又吃了败仗,弟弟被俘虏,大将被杀,情绪低落,非常后悔,认识到引进外国人才的重要性。就是在此时,孟子、驺衍等都来到魏。前面说过,惠王见孟子和邹衍的情态完全不同,明显厚此薄彼。
孟子见梁惠王,惠王曰:“叟,不远千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讲的道理是真对,但是梁惠王此时,百病丛生,垂死挣扎的危急。这包颠扑不破,千古真理的仁义药剂,他实在无法吃下去,而且也缓不救急。孟子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这就是英雄和圣人的区别,他要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思想。当然,孟子不受欢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