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认识自己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认识自己

作者: 七月雨季不再来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22:32 被阅读0次

    直到我读完了《悉达多》,我仍然不敢相信自己会读此类书籍。一方面是我个人没有宗教信仰对相关的事物也没有什么兴趣,另一方面是我向来对那种理论性强故事性弱的作品敬而远之,基于这两个原因我觉得自己对刚刚读完的《悉达多》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总之,是非常偶然的打开了这本书,我觉得我能坚持读完一半功劳属于译者苏念秋老师,在我读过的欧美文学作品中苏念秋老师对《悉达多》的翻译真的是我个人接受度最高的之一。

    刚开始读的时候,每每读到“婆罗门”我就仿佛依然活在大学时期被世界古代史考试支配的恐惧中,三大主神和种姓制度那些名词是多么的拗口啊。

    言归正传,说一说我这个各个方面的门外汉对《悉达多》一些浅薄的理解。

    本书讲述的是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的求道之旅,他从一个婆罗门到沙门再到商人、赌徒最后成为了生命之河的摆渡人,在放下“我”寻找“我”成为“我”接受“我”“无我”的过程中挣扎与升华。最终,悉达多认识并接受了世间万物,将“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

    整本书读下来我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是体验过才有资格谈放下。这也是悉达多在婆罗门时期始终无法放下“我”的原因,一味地克己不代表放下,很多自以为自制力强的人,看轻名利、情欲觉得自己足够清心寡欲,也许只是因为不知其中味而已。待到体验过、享受过、沉迷过,才能谈战胜欲念。前段时间读《妈阁是座城》,每一个没有到过妈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赌徒,而能走出去的才是勇者。

    二是每个人都有两个“我”。理性无限的“我”和感性有限的“我”,同样也是人性的“我”和神性的“我”,神有了人性才会悲悯众生,人有了神性才能一心向善,乔达摩加悉达多才是释迦摩尼。我觉得凡人是有神性的,学习、实践、思考、自制可以维系神性,只有大家都保持这一点神性,人道主义才有存在的可能。

    三是关于教育。说来惭愧我曾经是一名教师,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教师的岗位,后来我想了很久也的确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教育事业,感觉自己资格不够。虽然我考到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但我也不认为这个资格可以通过那样的方式“考”到。悉达多认为没有人能从别人的教导中得到答案,自己彻悟的一切也没有办法通过言语教导给别人。我以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就是为自己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培养了一群比较优秀的拥趸,就是我们常说的某一位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好老师。我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够格,是因为我不愿意为了一份职业隐藏起自身某些“异类”的因子,甚至我也分不清组成“我”的各个部分的“好坏”,在认清“自我”之前我不想有哪怕一个“弟子”,因为我无法对其一生负责。

    在我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一些事物是我不认同的,但我知道我理应包容他们的存在,任何事物的产生和消亡都不可能取决于个人的意志,目前至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我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认识我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赫尔曼黑塞《悉达多》:认识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bz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