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教学法:“通过讨论而探索。”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思想。
理由之一:书写文字缺乏弹性
他认为语言是丰富的、有生命力的、经过指导,可用来追求真善美。苏格拉底相信,不同于“死气沉沉”的书面语言,口语,或者说“活的语言”代表着动态的实体,到处都充满着意义、声音、旋律、重音、语调和节奏,时刻准备着在审视和对话中被一层层揭开。相比之下,写下的文字不会回应他的阅读者。文字的沉默破坏了苏格拉底视为教育核心的互动式对话。
理由之二:记忆力的毁坏
如果人们学会了写字,他们的灵魂会变得健忘。他们不再会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因为他们依赖文字来记住某些事,对事物的记忆不再来自内心而是来自外在的记录。事实上,你发现的不是记忆的秘诀,而只是提醒的技巧。
现状:我们需要背诵的知识越来越少。需要深思一下当停电、电脑死机或火箭系统出现故障时,我们的孩子又该怎么办?
理由之三:语言的失控
苏格拉底最深的恐惧并非阅读本身,而是知识泛滥及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也就是“浅尝辄止”。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一旦某件事付诸文字、写成文章,不论以何种形式传播,它不仅会流入理解的人手中,也会流入无知者手中。”
文字并不会选择对象,也分不清对错。因此当它遭到误解或者滥用时,便再也无人替她阐释或辩驳了。
其实,正如柏拉图所意识到的,苏格拉底真正的敌人并不是文字。他所反对的是“丧失解释语言的能力”,以及“没有使用我们所有的智慧”去使用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