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今天晚上我们跟随魏老师学习诗经《芣苢》,魏老师说前面我们学习很多甜甜蜜蜜的爱情诗,今天移风易俗改改风格,学习一首轻淡风雅的《芣苢》。什么是芣苢呢?魏老师将图片出示在屏幕上,大家一下子群情激昂,这不就是车前草吗?有人叫它猪耳朵,也有人叫它牛舌头。小时候的农村,屋前屋后,田野道旁,田头河边处处都有它的身影,即使夏天长时间不下雨,与其它小草相比,它的生命力还是挺旺盛的,叶子肥肥的、绿油油的,形状就像牛舌,所以有人叫它牛舌头。小时候听大人说,车前草还是一味药材,儿时不记得它的药效,只知道可以入药。过了农忙时节,大人小孩都会带着镰刀、锄头去割车前草,好像要晒干后,大人才把它送到药材铺去吧。至今我的手指上一道疤痕的故事仍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带着镰刀和篮子去坡上割车前草,顺带去地里找父亲,一路走一路割,还没走到自家田里,手就因为割草时不小心割出了一条口子,鲜血直流,好心的邻居路过正好看见,赶紧用他的手巾帮我包扎起来,将我送回了家。看看这是不是车前草惹的祸?
为什么很多年前的人们那么喜欢芣苢呢?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但是我想这个芣苢之所以受老百姓喜爱,是因为它平常易得,很多穷人以车前草为食物的。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它对于穷苦人来说是天之恩惠,所以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一边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这就是苦中有乐吧。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十二句,非常简单,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薄言采之、薄言掇之、薄言袺之。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吟诵是也是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在魏老师一遍一遍地领吟下,大家很快就学会了。
远古人们那种朴素的生活追求,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与满足,他们那种本真纯粹的快乐,都在诗中自然而然的呈现无遗。古人尚且能如此豁达乐观,生活条件与他们天差万别的我们面对疫情,更应该积极地面对挫折和困难。逝者离世,无法复生。生者还在,必须坚强。相信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战胜疫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