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教低年级发现学生特别活泼。感觉他们也特别听话,但实质上在批改巩固与提高时,我却发现想象的和事实并不一致。
原以为自己和学生搞好了关系,所布置的作业他们都能按时保量的完成,谁知真正检查时才发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
当时我很郁闷,甚至还有点生气,怎么会这样呢?这些孩子。怎么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与老师的关系呢,实在想不明白。
过了一段时间自己终于明白了孩子年龄小,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玩玩才是他们最核心的事情,所以做作业对于他们来说真的,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要让他们自觉,实在有点过分。
在回味班上的孩子里,我发现有的孩子真的特别自觉,即使你没有按时进行检查,他们也会一如既往的进行,当然这里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内心的自觉起了作用,一种是家长的提醒督促起了作用。
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大部分的就是你监督的时候他行动,你不监督的时候他不动,这就是现实中的常态。
小学是习惯教育人人皆知,但习惯教育的前提是行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对他们的提醒督促必须天天实时进行,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是简单的应该是积极鼓励的。
而我目前所犯的就是说了没做到。布置的作业必须进行逐一的检查,否则这个作业很可能是大部分人没有完成。
在这方面我也有深刻的体会,比如说星期天作业。外面的质量就特别高,为什么每次都要进行及时的批改督促,所以几乎没有孩子不完成,并且质量也很高。
梳理这些内容自己才恍然大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日常的细节开始,说了就做,定了就干,天天坚持必定能成。
这些不是口号,对我而言有的坚持的比较好,有的还不到位,今后必须落实到位,这样才会督促让孩子们通过行动养成好习惯。
可能我的这些看法比较浅薄,但是的确是当下自己对目前工作的一种梳理与总结,当然更欢迎看到此文的亲们,也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https://img.haomeiwen.com/i5729337/0d49804afb0ef45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