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日本作家。《海边的卡夫卡》是他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03年首次出版,且在2006年获得世界奇幻奖。
整体来说,《海边的卡夫卡》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的虚构的故事设定,却又深刻地投射了社会现实的影子。
故事以奇数章和偶数章,分两条线索平行推进。奇数章以写实手法展开,故事的主人公是15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他在生日前夜离家出走,寻找早年离开的母亲和姐姐;偶数章则用魔幻的手法展现主人公中田君的际遇。中田在读小学时,经历了二战期间神秘的昏迷事件,丧失了记忆和读写能力,成年后他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勉强度日。但是中田却拥有和猫交谈等等神奇的能力,于是他凭着帮人们寻找走失的猫而有了一份副业。而一位自称琼尼·沃克的奇异男人为了收集猫的灵魂,当着中田君的面残忍的杀戮猫的生命,中田君忍无可忍最终刺死了琼尼·沃克,且开启了神奇的旅程。
现实与魔幻层层交叠,让我们随主角的际遇而惊心动魄。虽然卡夫卡和中田君最终并没有见面,但两条故事线以图书馆长佐伯为交点,汇集到一起;而残虐的琼尼·沃克是卡夫卡的父亲乔装而成,真正的凶手也并非中田君。因此“弑父辱母”的预言最终未能避免。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自穿越生命的“迷雾森林”
田村卡夫卡为了找寻在4岁时抛弃自己而离开的母亲和姐姐,也为了逃避从小来自父亲的“他将弑父辱母”的恶毒预言,15岁的少年在生日前夜离家出走,独自坐上了开往四国的巴士。
但是,卡夫卡已经记不清4岁时离开自己的母亲的样子,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没有她的照片。他在茫茫人海中展开了大海捞针似的寻找。直到来到甲村图书馆,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让他见到了50多岁的馆长佐伯。50多岁的佐伯气质高雅、品味脱俗、身世背景神秘波折。卡夫卡猜测佐伯就是自己的母亲,并且每天在睡梦中与少女佐伯的“灵魂”幽会,并在某一天夜里与睡梦中的佐伯发生了关系,自证“辱母”预言。
卡夫卡在经历这些之后,内心的反叛、无奈与怀疑,让他迷失在命运的“森林”。
“脚下的路究竟是不是路我逐渐没了把握。看上既像是路,又不像路——尽管以路的样子出现。”
“森林”作为一种隐喻,就像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迷失经历。
每个人年少的时候经历的的事故虽不同,但是迷失的感受是相同的。就像出走的卡夫卡路遇的每一个人——都曾在自己的命运丛林里跋涉。为生活而奔波的“樱花”,男、女同体而生的“大岛”、为死去的爱人而扭曲变形的“佐伯”……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命局中徘徊突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越狱”。
穿越“森林”的每一步,是行禅、是悟道,是对自己的和解、对命运的臣服。
沿途黑蝴蝶和蜘蛛网冷眼旁观、乌鸦和鸟儿们用鸣叫声挑衅、黑蚊子吸血、暗风吹过;
踏过密密匝匝的羊齿、落叶,跨过层层缠绕的树根、青藤,一路披荆斩棘;
放下对“森林深处”的恐惧、一路留下路过的“标记”;
扔掉喷漆罐、扔掉柴刀、扔掉指南针、尼龙袋……直到丢掉所有……
终于走到森林尽头,回首时,深邃密林里只有自己孤苦伶仃的身影,如一具“空壳”般伫立。
我们终将穿越“森林”,我们终将一无所有……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些隐匿的曾经波澜壮阔,最终将变成人群中的云淡风轻。
在故事的末尾,少年卡夫卡经历了这一切,所有的寻觅都有所回应,所有的波折都尘埃落定。
“可是我还没弄明白活着的意义。”
……
“最好先睡一觉。”叫乌鸦的少年说,
“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经历波涛汹涌的海难、眼看着家人一个个全部丧生、在救生小船上孤独漂流227天、与孟加拉虎惊心动魄的搏斗与共生……
历经这一切,画面一转,半生已过,中年派已经娶妻生子,隐匿于世间一隅,安然若素、云淡风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与孟加拉虎相伴相杀海上漂流的是另外一个人。
“每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
人海中,成年后的我们面无表情,步履匆匆,仿佛没有什么能够扰乱你的步调——因为经波历劫,已经足够上紧我们的心灵发条。
然而成长没有一劳永逸,终究“路漫漫其修远兮”。
即使“还没弄明白活着的意义”,然而“成为新世界一部分的你”,“一觉醒来”,还要继续求索,生无所息。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都叫做故乡。”
我们在命运的洪流中上下求索,我们在人生的森林中披荆斩棘。
一面遇见、一面失去,一面欢笑、一面哭泣……
我们怀抱各自的执念在劫波中流转,蓦然回首时,一切却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只有宇宙的风声,不停地吹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