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演繹自《紅樓雨夜 書法文札 》,作者簡書_紅豆
01
他,不知來自哪個朝代的詩篇,來自何人的畫卷。
三月微雨的夜晚,是別人的春宵,他獨坐在六百年的貢院紅樓,在沒有溫度的燈光下,磨墨端箸寫一個年輕男人的心事。
窗外有一棵木棉樹,有一朵木棉落在了地上,帶著花的嘆息。
木棉花的掉落,驚動了屋內的他,他眼睛微微濕潤,將心事寫到紙上筆端:
「今夜,獨自站在貢院的紅樓上,聽著細雨滴落在三月的花木間。房間內的燈光將我溫柔擁入懷中,我的心瞬間肅然入靜,輕輕地呼吸,生怕些微的悸動和氣息驚動了窗外的溫柔。
窗外有木棉樹,在三月的夜晚,突然聽見沉甸甸的花朵墜落在石板上的聲音。她從來都不會以粉身碎骨的形態墜落,離開枝頭後,它獨自在黑夜跳一只寂寥優雅的舞,踮起腳尖旋轉,然後默然跌落地。
鮮紅的花朵,在屋簷,在地上都尤為顯眼,那火焰一般的紅,仿若燃燒著的詩篇,又似是女子寂寞的紅唇。」
越秀紅樓今夜如詩如夢,一個年輕男子難以言說的幽思,如墨汁滴落紙上。
他在等待一個人,一個不一樣的妳,尋找不一樣的妳,想遇見不一樣的妳,妳有清澈的双眸,飄逸的長髮,穿白色長裙。
只是,若妳要來,在這個雨夜,請不要撐傘,請任由細雨將妳的頭髮淋濕,因為,他想親自用他細長的手指抹去妳髮際的水滴,又想用他的身體溫熱你淋濕的身體。
三月春雨夜,獨自在燈下,他寫了一張又一張:
「今夜,我又站在了貢院的紅樓之上,聽到了風雨的輕吟淺歌,空氣中飄蕩著若有若無的聲音。
寫不完的人間情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而此刻並無清月,也沒有別恨,也不是離愁,只是想念你的感覺,又突然涌上心頭…… 」
那個妳,究竟在哪裡?在燈下,他的心事寫滿了一張又一張,劃了一筆又一筆。
見字如面,他留字簡書,在這裡等妳,要遇見那個不一樣的你。
02
林夕寫了一首歌,叫《紅豆》:
「還沒好好的感受,雪花綻放的氣候,我們一起顫抖,會更明白,甚麼是溫柔;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甚麼會永垂不朽,可是我,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還沒為你把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然後一起分享,會更明白,相思的哀愁;還沒好好的感受,醒著親吻的溫柔,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獨的自由。」
每個夜晚零點十七分,在越秀紅樓,他等妳。
他想和妳,一起把夜晚熬成一鍋紅豆粥;他要妳陪他,在夜晚聽木棉花墜地的聲音;他要妳和他,一起看日子細水長流;他要把妳寫成詩,用文字把妳的樣子鐫刻成永恒。
他在紅樓等妳
网友评论
——感讀姑姑的《零點十七分,他在紅樓等妳》
此時,我沉浸在林夕作詞,文章演唱的《紅豆》那首歌的詞曲意境里,叮咚的吉他弦音伴著流水般淙淙的旋律,讓那優美而決絕的字句再度熬成胸口那粒纏綿的傷口…… 而姑姑優美而靈氣的文字,更讓這種唯美的意境變成一種充滿內心的感動。
喜歡姑姑的文字,更多的是姑姑對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淡定的堅持,最記得曾被姑姑的一篇文章觸動,喜歡寫作的姑姑因為愛上了簡書,找到了文字的寄託,但周圍的不解也讓姑姑在文學創作的路上遭受著一個女人沉重的壓力,但這並沒有消磨姑姑寫的鬥志,而是在艱拮中始終以自己的初心,用文字感悟人生和世界,帶給我們很多充滿嚴肅的人生思考也閃動著浪漫的文藝情懷的【東拉西扯】,這些從心至善的文字,總是帶給我們不同文化特質之下恰然同頻的深刻“共鳴”,這也是姑姑的文章為大家喜愛和佩服的原因。
我一直記得姑姑說過的那句話:一個城市的沒落是從沒有詩人開始的。是的,我們不能沒有林夕這樣視角獨特的現代詩人,也不能忘記鄧麗君“淡淡幽情”的古典情懷,“文化”應該是我們內心共同嚮往的神聖和嚴肅,碼字,也是這樣,用心,用情,才能寫出姑姑那樣投射著歷練與執著的文字。
當我看到姑姑的這篇文章,不由得驚呼:天啊! 姑姑,怎么敢当啊~ 这么大手笔! 是啊,這真的不敢當,讀著這穿越了“故事”的故事,我都有點不敢相信《清夜幽幽》竟在“紅樓雨夜”中可以如此的如詩如畫,富有鮮活的靈氣!姑姑的文字,實在是太美了,優美的筆調,高雅的筆意,嫻熟的筆法…… 其意境早已超越了原作的觸發點,非常具有想象力的文字,讓平淡的幽情別緒迸發出感人的藝術感受力,這,就是姑姑最厲害的地方吧!不到你不服,姑姑,畢竟是姑姑。
其實我的ID之所以是“紅豆”,源自我喜歡林夕的歌,尤其是《紅豆》,在眾多的版本中,我唯最喜歡台灣歌手文章演繹的《紅豆》,我覺得這樣一首歌,更適合滄桑的男人來唱,畢竟,那也是一段情感的記憶,當在那個西餐廳聽完文章的這首《紅豆》之後,我用了這首歌名做了我的“網名”…… 神奇的是,這都被姑姑“發現”~ 而且做了如此精準的“點化”,我不禁暗自驚叫:好厲害的姑姑!
能從一篇平淡的文章中生發出如此富於意境和想象的靈感,并給予作者熱情的鼓勵,是一種值得敬佩和學習的態度與筆力,簡書有姑姑這樣的存在,總值得留駐……
不要和我抢我的红豆大哥哥,他永远永远是我的。呵呵呵!撒娇了😌!
好浪漫的画面👍
这首歌,很容易就哼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