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难改的乡音

难改的乡音

作者: 欧阳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06:24 被阅读0次

在学校里开家长会。

有位年轻的女老师在讲台上发言,介绍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她刚在班上任课不久,听着她说,忽然一句熟悉的发音声调口中传来,不得不承认,她的普通话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新一代的人,教师授课都讲普通话,而且媒体也是大大地丰富了,普通话由广播、电视、电影经过网络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散会后,上前与女老师打了个招呼,与她寒暄了几句,然后直接问她老家是不是XX县的。她先是一愣,随后说:

“是的,是车头魏屋的,你也是车头的?”

“算是吧,在那里待了十六年,进你家小路的边上有个榨油坊,那屋子后面小圳上还有一部水车,它是用来带动碾茶籽的转轮的,以前我们经常会去那里玩。”

“是的,是的。”

“你家离马路只有一里路左右吧,并不是很多人。”

我猜,她并不确定是口音泄露了家乡何处,可能会认为我是从其他老师得知的。

赣南山区十里不同音,虽然都是客家语系,但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方言,并且每个县的不同地区又有自己的方言。赣南的方言都有一个特点,舌头捋得比较直,没有卷舌音与翘舌音。老家的方言音调一般比较平直,生硬,要把它准确表达好情感比较难。

与一位老家人聊起家乡话时,他说,他能用家乡话念报纸,以前在单位开会时曾经这么念过。我认为不可能,这样充其量是把文字翻译成方言,上面的许多词方言中必定没有,并且方言的语序也与书面语相距甚远。

方言中有许多难以改变的发音习惯,一张口就会露馅。

路遇一个年龄相仿的人正在打电话。等他打完电话后,我笑着问他,是不是XX北片人?回答是肯定的,乡音,那是难以磨改的印记。

学语言最好的年龄是在十二岁以前,超过这个年龄,改变第一种语言的发音习惯是比较困难的,除非有非常强的语言天赋。

孩子们听大人们用老家方言交流,虽然他们能听懂,但是要说,却是怪怪的腔调,他们都不再会说家乡方言了。

九十年初,去省城一个亲戚家。老人家在解放初期开始省城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和其他种种原因,期间仅回去过几次老家。与他见面时,他已经离休在家中,用家乡话与他交流,贺知章那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让我认为乡音无法忘记的,可是他作答的却是普通话,已经说不成家乡话了,听还是能听懂的。

他们那一代人不一样,离开家乡听到了乡音的概率小得多,用家乡话交流的机会很少。老家普及电话都是在九十年代初期。

长期不说一种方言,突然说起来感觉别扭而已,就如离开家乡开始说普通话的感觉是一样的 。

偶尔听了几次家乡名人在电视节目上讲的普通话,时不时又兼带了些家乡口音,我估计他自己可能是察觉不到的。我听自己讲话录音,听完后很吃惊,说了这么多年的普通话,普通话说得真是不咋的,与别人差远了。

相关文章

  • 乡音难改

    大学同学从上海来北京出差,大学毕业后,她出国读研,我在国内读研。国外研究生一年,毕业后她直接去了上海工作,3年多没...

  • 乡音难改

    作者:钱大江 我记得从诸暨阮村完全小学转到建德麻园小学读三年级时,上半学期第一课的课文题目就是《翻...

  • 乡音难改

    乡音,一种只要听到就会莫名的去关注和感到喜悦的声音。 最近国家疫情严重,各地人民能不出门的都不出门,我也是在家待了...

  • 难改的乡音

    难改的乡音 我们是来寻找什么的?说实在的,想在别样的民俗中寻找文化的踪影,在仔细琢磨中体会闲暇的乐趣。 1,讨喜偏...

  • 难改的乡音

    因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四年换了四个地方,离家百八十公里到四十公里不等,这个距离,口音差别不大,但是一张...

  • 难改的乡音

    在学校里开家长会。 有位年轻的女老师在讲台上发言,介绍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她刚在班上任课不久,听着她说,忽然一句熟悉...

  • 乡音难改鬓毛衰

    走下火车的那一刻起,普通话的氛围就荡然无存了。 一个个操着亲切乡音的拉客师傅们一遍遍吆喝着让我上车去某个地方,人够...

  • 乡音难改遇老乡

    我的两个前门牙有一颗是瓜子牙,瞌掉了一块,另一颗是虫蛀牙,也掉了一块,这两个残缺的牙挡门实在影响美观。昨天口腔义诊...

  • 陈村故事Ⅱ乡音难改

    乡音真的难改吗?当你出门在外,遇到交流障碍困难,讲话发言无意间冒出方言土语,出现令人尴尬场面时,不仅会体现出你的乡...

  •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难改的乡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sx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