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故事Ⅱ乡音难改

作者: 陈红中 | 来源:发表于2021-12-26 14:25 被阅读0次

    乡音真的难改吗?当你出门在外,遇到交流障碍困难,讲话发言无意间冒出方言土语,出现令人尴尬场面时,不仅会体现出你的乡土身份,也会暴露你对语言的把控能力;当你久居他乡偶尔听到乡音,除了倍感熟悉和亲切外,还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感觉到你骨髓里的乡音是无法去掉与割舍的,象影子一样与你身体永远同在,乡音真的难改,因为,从你学说话开始,方言乡音已深耕你的心脑,并不断成长为你潜意识中的精神家园,根深蒂固,历久弥香。  

    在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曾郑重告诫我们说,我们的语文成绩满分为90分。原因是当时的语文考试,每次都有一道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写拼音的10分题,而我们家乡的老师们习惯了方言发言,也答不准,也教不准,他还说他的老师,也是这样教的他们,也曾告诫过他们,所以说,语文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才能不落后于人。我当时深处家乡的语种环境,也不意为然,但很快就让现实给了我一剂清醒剂。 

      后来到县城读高中,我班就有邻县的几个同学,除了机关厂矿的同学说话,好听好懂外,剩下的都是叽里呱啦,不仔细听根本听不懂,都带着浓浓的地方性方言发音。就是本县河东河西的同学说话也不大一样,如学校的棒子面糊糊儿,河东的同学叫布糊,而我们河西一带把要发酵的捧子面叫布糊,因此,他们每每说要喝布糊,我都瑟的慌。类似这些都是说者无意,听者无奈,甚至笑话百出,有一次上物理课提问,老师是天津籍的,邻桌同学有点紧张,指着黑板说起"旁里旁里(边上),耐地耐地(里边,指挥的老师雲里雾里的,不知所然,多次询问才弄清大意,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说方言土语,往往是旁观着迷,当局者清,并且还不自知。到省城读书后,我有一次坐车回校晚点,实在太饿,便随意进了一清真饭店,看见两饼子,便告诉服务员来两旋子(方言),在不对称的交流中,饼子早被他人买走,我又饿又急,手指向的方向早已空空如也,服务员还是不明就理,直到路过一老乡提醒,你说的旋子就是饼子,可已经卖完,我只能坐等吃其他的了。饥饿难忍,坐等反思,我已离家乡有千里之遥,同学们在商店、车站、饭店等公众场合都有过类似的境遇,虽说出来都一笑了之,但对我这一次很深受刺激,在以后的说话中慢了许多,虽然也试着用标准普通话,但我知道因没有正规的训练,其实也不论不类,尽力让对方明白说话意图而已,只是聊以自慰罢了。     

    在家乡的独特方言环境中,存在潜意识地抵触其他语言,或者普通话的。虽然现在已不闭塞落后,流动人员多了,家乡的人们外出走南闯北多了,也会遇到方言带来的不便,但在村里方言并没有改变多少,你若说几句普通话,总会有人说你不象话,传播评论你的话语腔调,给你扣上卖弄表现和忘本的帽子,这也是入乡随俗的传统,毕意在这个语境中的大家庭,都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之间知根知底,不管你在外多么风光或落魄,富有或贫穷,这里总是你的家,有你的亲朋好友,相互之间应该是平等友好的,用家乡的语言更才亲近亲切。

        工作以后,基本都在本地区县市之间流动,也没有刻意改变语言方式,加之临近人员相互之间都熟悉地方语言,你一开口,他们大多会听出你是哪县哪块的人,相互交流也没有多少障碍,但这并不代表方言可以大行其道,现在电话人网络等通迅工具发达,人们接触的人员越来越广泛,常常也会被方言所困扰,方言交流的笑话段子也很多,最近,我一同事外出地区公干,对方晚饭招待饮酒,他喝到兴致处,脱口而出"真图念"(方言),赞赏主人办事果敢利索,没想到对方人员马上变了脸色,说他骂人,再三解释,费了很多口舌,虽然相互理解,终究是破坏了喝酒气氛。这充分体现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紧迫性,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 

        地方方言乡音,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积累沉淀的结果,有其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独特性,对生活在这里的人,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的说话方式、咬字口型、语言腔调、表情节奏、手挚势习惯象遗传一样,塑造了你的形象与思维模式,很难一改而蹴。我一同学在北京上学期间,也曾自信地说他在普通话、北京话、家乡话三种语言之间,能自由无意识对接,也就是你用什么语言说话,他就会随着你自然地说什么话。如今他贵为国家某部新闻发言人,经常主持国家发布的新闻记者会,有一次一同事告诉我,这位发言人象你们洪洞人,我说怎么看出来的,告诉我说话的余音节奏等有几份我的影子,我说确实是我的同乡同学,再仔细一听,尽管他也在全国很多地方呆过,多年主持新闻发言,自信满满,但家乡的那点乡音味道还是保留了很多,形散而神似,总是难以改变。    

      方言乡音是一方人的精神家园,它是有灵魂的,是值得每个人怀念的,特别是久居他乡的人,听到方言乡音,有遇故知的感觉,回家的感觉,说上一段家乡话会排遣旅途中的郁闷烦恼,慰藉心灵。我的邻居曾告诉我,小区住了我的老乡,我问他是谁?怎么认识的?,他笑笑说不认识,但听他们说话的后音拉的很长很浓,就知道是我的老乡没错。是的,陈村一带的方言,就是前鼻音后鼻音不分,说话爱带儿语化,还拉长调儿,历史上这一带属于汾西县,解放后先归赵城县,再归洪洞县,特别是区城属于洪洞、汾西、蒲县交界,在发展演变中,语言发言兼容了汾西的柔细绵长,赵城的刚列直白,洪洞的文雅灵和等特点,但最多的还是保留汾西方言的习惯特点,算独树一帜吧。     我也曾力图改变自己的方言习惯,学习普通话,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我十分清楚,作为一个工作人员,社会人,方言是影响交流沟通的,以致于羞于用这种语言示于他人;同时,心灵上有留恋怀念家乡的方言,她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的精华所在,是我们灵魂寄托的所在,不能忘本呐,这种矛盾却是皙时的。因为我知道大多人,乡村家乡已经回不去了,他们需要在新的寞生的地方安家发展,需要用标准普通语言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口,开拓新的人生境界。好在家乡学校老师早已普及普通话教学,新一代人也要有广阔地普通话标准话的学习环境,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再不会受这种古老落后的方言困扰,他们也会再的更远,更稳,把带有我们这种独特的乡音,播洒的更广阔更遥远更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村故事Ⅱ乡音难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js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