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写了《我的老父亲》,分享给女儿看,女儿评价说耐看,心里一阵高兴,创作不易,但我确是一气呵成的,虽说不太有条理,全靠回忆,那是是真真的,今天一起床,打开简书,就看到了一则信息,说是简书平台合伙人理事会的成员某某某,看我文章写得不错,问我是否有长期发展的想法,如果有,可以送我会员。我想这才刚起步,马上又要上班了,长期的发展不敢说,而且这只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我怕情感被掏空,压力太大,所以回复说以后再说。
父母亲在老家,距我1500多公里,今年过年因为路途堵的原因,没有回娘家过年,大抵是太想他们了,才写了这篇文章。20多年了,第一次没和父母一起过年,想想父母也是非常想念我的。这不,就在刚才,我拨通了文章主人公的电话,简单告诉他,我写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想念给他听,而且告诉他,我要用普通话念。父亲在那头很期待地连声说,好好好!!!我还告诉他,打开免提,让母亲也一起听。父亲叮嘱我要大声一点念,怕听不清楚。我一 一应承,开始念文章了,“父亲今年七十二了,但在我的心中,父亲永远似年轻人般......"刚念了没几句,就听母亲在那头讲话,一直在问,小梅在说什么,听不清楚,后又听到父亲急切地让母亲不要讲话,母亲一直说听不清楚,我只好停下来,告诉父亲,让他一个人听就好了,下次我写母亲的文章,我专门会让母亲听的。父亲连说好的,让我可以念了。普通话真是个好东西呀,念着念着,我居然哽咽了,到时底是哪一句触碰了我的神经?应该是第三段,“父亲小时候是个苦命人......",父亲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还经历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哥哥的离去(据说我大爹是活活被绑在树上饿死的,以后我会写到。)父亲注定是个伤感的人,但从我记事起,父亲一直是个坚强又乐观的人,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这个家里了,拿他自己的话说,他受过的苦,绝不会让我们再受了。
父亲一直在听,母亲好像在旁小声地说了一句:别哭了!我于是问了一句,”爸,你有在听吗?”“在听,爸爸都掉泪了”接着我念到了父母把和我哥的伙食搭到银行去的那段,80年代的农村,没有哪家哪户会每天都沾荤的吧?但父母为了我们兄妹俩的身体,恁是每个月花十多元的伙食费,有一次父母没时间上街,让堂叔帮着去银行结帐,回来后把我父母数落了一顿,说我父母太惯着孩子了,一个月(每天一顿)居然花十多元的费用在孩子身上,父母只是笑了笑,不吭声。这段我几乎是哽咽着念完了,脑子里会有好多画面闪过,比如“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衲鞋底,父亲天没亮就在烧火做饭、煮猪食,打扫卫生的场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念到父亲年近60才学了一门手艺,我更是泣不成声了,父亲一辈子都在找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年轻时母亲说他最喜欢爱电影,附近几个村只要有坝坝电影,他是无论如何都会去看的,无论白天有多少辛苦。自从我结婚以后,父母在我身边的那几年,我也是逢年过节的邀请父母去电影院看看电影,来我家的时候,我也会找好电影,给父亲放着,他总是开心地接受了我安排的一切。我的老父亲啊,关于你的一切,我是三言两语描写不完的,来日方长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