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还记得自己也曾追过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以及和它齐名的《鬼吹灯》,尤其是其中各种离奇的盗墓情节。
盗墓,是进入他人坟墓,作出不问自取的行为。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盗墓行为益为日盛。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自古就没停止过。
尤其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公然为此设置官职,大张旗鼓的去刨坟,开启了盗墓技术的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不过,盗墓本身毕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见不得人。按照中国的伦理,挖别人家的祖坟非常的缺德,天理不容,除了这个之外,古代那些帝王将相的墓里面还会设一些机关,因此盗墓的危险性也不低。
所以,这些盗墓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团队”,按人数的多少又被分为单干还是团伙干。一些大墓,比如古代那些王公贵族的墓、帝王的墓等,财宝多、防盗设施也多,往往需要多人的团伙才能得手;普通的小墓两三人就可以,这样的就属于单干。
单干,最少也是两个人。比如打一个洞,其中一人下去取珠宝玉器,另一人上面用绳子系上来。但一开始,经常发生了拉绳人见财起异抛弃下面同伙而去的事,于是演变为盗墓单干团伙以至亲之人居多。
如父子、舅舅和外甥、夫妻等。但舅舅和外甥的组合最常见,为什么呢?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加上女性身体上天然的弱势,这样的搭伙不是最佳的。
理论上,父子伙是最牢靠的,钱财不需要分,而且还不要担心自己的父亲会出卖自己,但为啥在古代父子伙会是最少的呢?
要知道,在古代盗墓贼十分的猖狂,诸多帝王的陵墓都被盗墓贼给光顾了,损失了诸多的财富,因此在古代,朝廷对盗墓查的非常的严格,对盗墓贼的刑法也是非常残忍的,只要被抓了那就必死无疑。这要是父子伙,一旦被抓,那么这个家庭就要面对断子绝孙的下场。
那舅舅带外甥这个搭配为什么会这么多呢?
首先,不会导致一个家庭的消失;其次,古人十分的迷信,舅舅带外甥去盗墓,有另外一种寓意:有救(舅),能生(甥)还,因此在古代舅舅带外甥盗墓的偏多。
有人问:如果遇到危险,舅舅不救外甥呢?
不救?那就不救了!
盗墓的风险,除了墓穴本身的危险,官府的惩处外,就是团伙中人的私利了!
当然,舅舅如果不救外甥,等外甥出来了。
外甥就会在正月剃头,所以舅舅和外甥搭档最安全!
呵呵!
“正月剃头死舅舅”,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
亲爱的南生的朋友们,你们可曾想过“为何正月剃头,会死舅舅呢?”
相传,清朝初年,满人在夺得天下后,要“胡化汉人”。要汉人在行为特征、生产模式、风俗文化等诸多方面要采取满人的政策。
其中,就有:剃发蓄辫。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帝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自《孝经》,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据传为孔子所作。柔弱的文人士大夫们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掀起了一场抵制的浪潮……
但,不剃头就都砍头……
人们无奈剃了头,但是心中还是会怀念明朝旧国,于是在一年之初的正月里不剃头,以怀“思念旧国”之情,也就是“思旧”。固有正月不剃头思旧之说,时间久了,后人就误传“思旧”为“死舅”。
差不多就这么个事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