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大人物就是曾国藩,从曾国藩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读史的作用是为了明理和启发,并不是为了消遣,否则,和逛街有什么区别呢?
001.普通的身世
曾国藩出生在湘乡一个偏僻的山村,祖父竟希公和父亲曾麟书都是以农为业,祖上也不曾有过光耀门楣的读书人出现。但祖父和父亲都很重视教育,一心想让曾国藩考取功名。这和现代的普通家庭的你我很相似。如果你是曾国藩,六岁入学,从14岁一直考到22岁,连考七次,才成为一名秀才。那么问题来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不算富裕的家庭,你还会继续考取功名吗?还是选择回家继承田业,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小农民?
从后来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猜出,曾国藩选择了前者,即使压力山大,即使天分不足,他也要坚持下去。这提示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别无选择,只有努力!
002.求学之艰难
23岁那年,曾国藩结婚了,婚后第二年,就辞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长沙岳麓书院的求学之路,而岳麓书院的老师叫欧阳厚钧,培养了诸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江忠源等一大批后来湘军的骨干人才。这告诉我们,选择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
24岁,他很幸运的考上了举人,25岁,参加会试,再次名落孙山,26岁,再考未中。问题又来了,如果你是曾国藩,屡次考,屡次败,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是曾国藩此时有四个弟弟都到了上学年龄,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供曾国藩外出求学,作为大哥的曾国藩,你该怎么办?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说,我就不是学习的这块料,已经考中了举人,回乡谋个差事,听从朝廷的调遣,帮助家里减轻生活压力。如果你是这样选择的,恭喜你,你是一个懂事的人。但大人物的做法往往违反常规。和常人相同的是,他选择了回家,但没有做任何工作,借了一笔钱买了一套《二十三史》,接下来的一年多,他不计晨昏的日夜苦读,28岁那年,带了东拼西凑来的二十二串铜钱,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到达京城时,只剩了三串铜钱。这次,他没有令大家失望。考取了进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但按大清惯例,三甲是不能入翰林的,只能去做一个穷京官,清朝的官员俸禄是比较少,所以才有历史上那么多的贪官。所以曾国藩对这个成绩很不满意,这时有一个叫劳崇光的翰林院编修,就是给皇家写史书的人,对曾国藩多次劝慰并强力挽留,答应为他帮忙,这才有了曾国藩参加朝考的机会。所谓朝考就是皇帝对新考进来的进士的一次面试。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曾国藩,会答应劳崇光吗?笔试成绩很差劲的你,面试就能博得皇帝欢心?
我相信很多人会拒绝这个机会,原因有二,一是不相信劳崇光,二是对自己没自信。曾国藩接受了,参加道光帝的面试,对答如流,条理清晰,道光帝对他的朴素衣着和不卑不亢的态度所吸引,这个年轻人不错!于是乎龙颜大悦,破格进入翰林院,清朝开国以来,曾国藩是第一人!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贵人随处都在。
28岁这年的曾国藩可谓是春风得意,接下来的官场生涯可谓顺风顺水,随着太平军的兴起,他的命运也随之变化,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