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粟疏》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晁错所著。文章中反应了文帝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而导致粮食价格低,以至于农民流离失所的现象。晁错通过分析农民流离失所,衣食无安的现象导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认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晁错看来,农民之所以流离失所,衣食无安的原因是“地有遗利,民有余力”。也就是,没能把百姓的力气都合理得运用到生产上来。
以上情况导致百姓贫困,贫困导致百姓不顾廉耻,进一步导致国家不稳定。
“仓廪实而知礼节”,当时的一些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自然不愿意遵守法律,维护国家的稳定。
对于人民流离失所的原因,晁错认为是经商的人增多导致的。农民一年辛苦,所得不过百石粮食。所得之物缴纳赋税,用以吃穿往来之后,就已经所剩无几,一旦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就要出卖土地,甚至卖掉子孙来还债。
商人不务农,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就能得到很高的利润。享受富贵的生活,结交达官贵人。
这样的情况就让更多的百姓愿意从商而不愿意务农。
在此基础上,晁错建议国家应该重农抑商。
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抬高粮食价格。
晁错认为,金银之所以被人们追捧,是因为君王认为它们宝贵。如果君王能重视粮食,那么粮食价格就能贵起来。
并且他还提出具体的措施:号召天下人向国家捐献粮食,用来抵罪或者是获得爵位。这样一来,粮食的地位就变得重要,价格也会提高起来。愿意务农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这样的法令一旦施行,国库会得到充实,百姓能减少缴税的压力,生产也能得到提高。
汉文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到了武帝时,国家已经很富足了,国库的粮食多得吃不完。
晁错作为西汉人,分析西汉的形式,提出重农抑商的意见,得以使国家强大——这是因为他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当时国家的问题。
我们从书中学习也好,从别人的言行中学习也罢,都不应该生搬硬套,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到了另一个阶段,与千年前的文帝时代,大不相同。由于机器和动力的发展,我们的农业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在依靠人力,人民也大都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忧愁。
“仓廪实而知礼节”或许也已经不适合现代,我们追究其内涵,当时的人们在乎的是粮食,那是那个时代的主要问题。
现代的人们已经不再把粮食当做主要问题。住房,医疗,教育——这些成了主要问题。
人类从一而终的,只有欲望。
“欲望足而知礼节”,我们如果想要解决问题,就要想办法如何满足人们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