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下乡几件事
当年,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本文作者下乡时的照片(中间者)1974年4月1日,我和陈秀华被安家堡村干部安排在了一位姓甄的老乡家里居住,落户在第八生产队。我们刚插队时,虽然分配了几个生产队,但开始是在林场集体干活。
我和陈秀华分在八队,队长闫春贵对我们很关心,因为是4月份下乡天气还很凉,刚刚分到八队时,队长就给我们住的老乡家送来了一车玉米骨头(棒子胡)为我们取暖,虽然这件事过去了40多年了,但是我记忆犹新,当时很感动,真的感受到了贫下中农的朴实,也加深了对他们的热爱。
我们队的妇女队长刘玉英,对我们关爱有加,我们住在新村,干活要到旧村,两地离的很远,生活上也很不方便,我们一到旧村干活,基本上中午都在她家吃饭,那个年代经济比较匮乏,刘姨家的油瓶子是放在衣柜里的,只要我们过去吃饭时,她才把那锁在柜子里的麻油取出来用,那个画面犹如昨天。
本文作者下乡时参加民兵训练时的的(第二排右三))与我们年龄相仿的社员我记得很清楚有兵小,三胖(女)、三小、四小、二路翟継生,翟继生的爷爷村里人称他为秀才,翟爷爷对我和秀华很好,他家有棵很大的李子树,每年结的李子挺多,摘下来的第一盆一定来送给我和秀华的,下乡近3年的时间里,每年都记得给我们送李子吃,着实感人。
我们第一天和社员们下地干活是种黄豆,社员在土地上用铁锹挖开一个口,我负责将黄豆撒进去,因为刚开始不懂,抓了一大把豆子撒进去,而那时的“四类分子"(在农村‘地、富、反、坏’被成为四类分子)老乡不敢说我们,一口袋的豆子半天就种完了,等数日后那长出来的豆芽我已经无语了,实际上是造成了浪费。
在生产队里干活时,记忆最深的是插秧,一插秧就必须弯腰,长时间弯腰腰就疼,但又不能下蹲,腿一弯裤子就湿了,所以,这个活干起来真的很累人。
中午在地头枕着饭盒可以睡会儿,老乡们对我们两人很关爱,他们中午好抽袋烟,一袋烟的工夫后就下地干活了,他们还互相说:“别叫她俩,让我们多睡会儿”,可当时我们是很积极的,稍醒点就急忙起来干活。有一次,因为着急下稻田地,不小心就陷到稻田里比较深的地方,心里很是害怕,老乡们着急的不让我动,几人下来将我拔出了稻田地,结果就是那块地后来改成旱地了。
在生产队干活,每天都是重复的农活,每天都是同样的人,但我们与社员们相处的很开心,大家每天说着不同的趣事、笑话,常说的话是“不说不笑太阳不落,说说笑笑日儿快落”,有个笑话是这样的:“三小、四小兄弟俩,有个姐姐在新疆,给家里寄来个包裹重量是500克,他们收到包裹单子一看,500克啊,爷仨饱饱的吃了早饭,拿着扁担、绳子去了郭磊庒的邮局,到窗口去取包裹,[捂脸][捂脸]营业员将那个500克的包裹从窗口送出来,让爷仨都傻了,500克啊,就这么点,问营业员弄错了吧?营业员给了个白眼,没搭理他们,说了个500克,不是500斤”,这个笑话成了社员们唠嗑的经典段子之一。
本文作者下乡后参军了,这是1978年与知青战友合影(第二排左一) 本文作者于2016年8月回安家堡村看望,与知青战友合影(前一排左三)本文作者安家堡第一批知青 江军丽
(114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