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坚持学习,保持记录。记录的过程,就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反复修改,打磨,方能顿悟。 最后一个月,写些东西留给自己,很多记忆会慢慢忘却,就让文字帮我们记住此刻的自己。每天学一些新东西,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和体会,不至于虚度。即使进步很慢,可从不退缩,生活是需要慢慢来,欲速则不达,持之以恒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正文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自我否定的,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典型的习得性无助。高中的阶段,我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小学、初中都名列前茅的,证明我的智商真的没问题),无论怎么努力,在某一个阶段,止步不前。加上大多数人对女生的刻板印象,觉得女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学业变难,智商跟不上等等影响。
我自己也在寻求内心的平衡,于是把这种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
找到这个平衡以后,我的学习动机明显下降。学习消极、被动,我高中时候的刻苦,完全为了应付家长、老师。装作很努力的样子,即使输了,也没有人会怪我,那个时候真的好傻。明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就是没动力,对知识不感兴趣。
自我认知出现明显的障碍,屡屡失败后,对自己失去信心。
是哪个名人讲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时深信不疑,鼓励自己的话,我再也不相信了,绝对的骗人的。失败久了,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如别人。
其实,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自己成功的经验,才会带来良好的 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效能期待和结果期待方面,有一个积极的主观判断。才能带你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绩,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一定要发觉自己成功的点,找到他放大他,然后相信自己,获得力量。
人不可能一无是处,一定要想办法先让自己自信起来。
(习得性无助,最让人崩溃的是情绪失调,最开始的失败,导致烦恼、无助,随着接踵而来的挫折和责骂之后,逐渐陷入悲观、沮丧,甚至冷淡、陷入抑郁状态。这一点,我倒是还不符合,心情不好的确是有,但是我还是要感谢父母,没有责骂过我,一直给我安慰和支持。以至于,那么脆弱的我,坚持走到现在,都没有真的抑郁。还是个伪悲观的自怨自艾的乐观派。)可能因为我一直都是那种比较乖的小孩儿,父母也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批评责骂过我,只是安慰我,帮我分析原因,可惜最终的原因,也是指向我的能力不足,不再怪我,也不再对我抱有那么大的希望。而这又恰恰印证了 我能力不足的事实无疑。
关于我深深的相信了,自己就是能力不足以后,人生简直大逆转。跟原来事事骄傲,处处好强的自己拜了拜。
高中毕业以后的我,一直都没有给自己设置什么明确的目标,随波逐流,妥妥的学渣心态,完全符合低趋高避型人格。不想成功,却极其害怕失败。每学期,只有在期末考试前 ,才肯花一点点时间,拼命学习,不图学习多么多么优秀,不图奖学金,嘴上说金钱、名利都是粪土(其实谁不想要),只要不挂科就好。终于可以躺平,承认自己是一名学渣的时候,也顿时觉得人生豁然开朗,没有任何压力,轻松自在。
在大学毕业以后,考研、考公、考编······任何一种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的东西,我都只是随口说一说,从不付诸行动,没有参加什么笔试、面试,直接去了家里给安排的一家公司上班。
拒绝一切努力,自然可以避免一切失败。后来在工作中,考专业资格证的时候,我放弃了简单易学的基础考试科目,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去考二建,我则直接报了本学科的王炸资格证(注册电气工程师),那可是好多专业的好几年的师傅,都考不下来的硬骨头。边学边玩,失败而告终。但是不丢人呀!考试的时候我还碰到了,我的大学老师,他都没有考上,更何况我呢,津津乐道,有趣有趣。
绝对的符合阿特金森的避免失败者,选择非常简单和非常容易的任务。而那些成功率在50%的任务,我从不参与,以防止失败带来的自尊心受损,产生一些莫名的心理烦恼。
我有的时候甚至在为自己鼓掌。我多聪明,早早的认清现实,认清自己,不去努力,也不用承受失败的沮丧。我就是能力不行呀,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不用跟自己较劲,平白省下了多少气力。看着那些日日夜夜、辛苦学习的人,只是赞一声,人家就是天生的聪明,脑子好使,老天爷赏饭吃,羡慕不来。我能力差,事事不如别人,这又不是我的错,我也没办法呀,谁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堵着了多少人的嘴,休要跟我谈什么加油、上进。
年轻时候,欠的债,迟早是要还的。现实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打在脸上。你想不努力,就可以体面,光鲜亮丽,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受人尊重,想轻松自在,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左脸打完,伸右脸。思考的机会都不给你。
30+的我,当生活沉淀下来,开始慢慢了解自己,解锁自己,一边爱别人,一边疗愈自己,有了很多思考和选择,不再盲目相信别人,不再盲目的否定自己。更加珍惜时间、坚定、自信、努力…
如今,裸辞 在家全职备考,虽然不早了,可也不觉得晚。愿所有苦行人,都能修成正果。愿所盼皆如愿,所求有所得。我很感恩,自己依然可以心中有骄傲,身上有力量,奋斗有目标,脸上有微笑。
别害怕阴影,因为身后一直有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