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专家认为,课外阅读是一根魔杖,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有的家长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孩子上小学时,语文成绩还比较理想,可是一进入初中或高中后,成绩却提不上去。原因是什么?课外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其实,课外阅读提高的不仅仅是语文成绩,更是孩子的综合素养。所以,课外阅读是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好习惯,是值得重视的。
很欣慰地看到,我们班级里的一部分家长能认同并且陪伴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无论是晨读还是暮读,都能坚持让孩子读下去。用“阅读打卡"或者“上传视频到阅读相册”来约束自己,勉励自己。孩子们读《小猫种鱼》《三字经》《米小圈上学记》《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学语文之友》《唐诗三百首》……尽情畅游在书的世界里。同学们总计完成了1216次打卡作业,相册上传了近500个朗读视频。


我有时繁忙之后,走进大家的阅读圈,总能惊喜地看到小朋友们又上传了新作品,轻轻点开,那些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声音,牵引着我们走进缤纷多彩的童心世界。孩子们在慢慢成长着,悄无声息改变着。读得越来越好了,识字量慢慢增加了,又明白了很多道理……
其中有些孩子让人刮目相看。吴海龙同学能把不带字音的文章正确通顺读出来,蓦然感觉这好像是三年级的孩子吧,能有这么丰富的识字量!刘桐讲的故事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看过之后能这么流畅地讲出来,记忆力可真惊人!

当我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划到自己打卡的页面,翻到朗读的视频,那一步一步,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我们的“阅读登记册”存入的是智慧,智慧的大树将向着远方,为我们的生活开出绚烂的花朵。

孩子们要将我们手中的课本《小猫种鱼》《国学》《同步作文》继续读起来,没有读完的假期可以读完。特别是《国学》,可能读起来要难一点,无味一点,但是国学选的都是经典名篇,值得我们反复去读。中小学语文教材改版,文言文猛增80%,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内容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共计124篇。而在初中,3个年级的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还有我们订购的《学语文之友》《百科知识报》,充分利用我们手中的资源,争取买了就要认真读,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其他的书籍,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购买,争取假期可以读一至两本课外书,让我们的假期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欢迎更多的孩子加入到阅读打卡的行列,欢迎上传你们的阅读视频。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下学期,相对来说,孩子们识字量多一些了,不上拼音时间更充裕一些,我们努力拿出一些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或者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做一些反馈,开展课前3分钟阅读,故事演讲比赛,国学经典诵读……
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开始了。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尽管安排各不相同,但都千万别忘了给自己安排这样的“作业”——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