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不过是求己

作者: 猫的生活城堡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00:45 被阅读0次

最近,很多年轻人似乎也开始信佛了。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寺庙相关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倍。

而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于是微博上出现了一个热评: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在作为和作用之间,年轻人选择了做法。

很多网友说,年轻人变佛系了,不上进了,有拜佛的时间还不如努力工作。

其实上香和上进没什么关系。

只是在社会环境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周围的朋友也越来越虚伪的情况下,除了自己,年轻人还有什么能求助的呢?

因为真挚的友谊越来越少了,大部分人都是在平庸的日子里,仓促地,潦草地,短暂地,口是心非地抱团取暖。

作家周国平曾写到:“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利益或者无聊。”

平时那些所谓的闺蜜兄弟,共享福可以,共患难不行。

而进入寺庙的人,几乎都有未实现的愿望或难过的心事。

在寺庙里,会有一种得到神佛保佑的感觉,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万事顺遂,从而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信心。

所以说上香与第二天继续努力工作并不冲突。

看起来我们是在拜佛,实际上我们在拜那个辛苦的、努力生活的自己。

求自己坚持下去,求自己继续完成未了的那些心愿。

《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每当谢尔顿遇到问题的时候(包括和工作方面以及与女朋友的关系),都会在做梦的时候梦到一个名叫亚瑟的质子教授,来帮他解决问题,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

这实际上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虚构体。

别人能给予的最多是建议,而在寺庙能得到一个安慰自己的途径。

自己最能理解自己说不出口的那些无奈和期待。

朱迪思·赫尔曼曾说:创伤复原的首要原则是恢复自主权。

所以,无论别人给你多少的忠告、支持、协助、关爱和照顾,都不能让你直接痊愈。

你越是依赖外部,你的自我就越小,就越难以真正走出创伤。

跪在佛前的垫子上,是生活中为数不多能静下来心的时刻。

这和教堂的忏悔室是一个道理。

罗翔老师说,真正的糟心事,是不会被说出来的。

即使对面是朋友,甚至是家人。

但对着佛像说,就像是在对着自己说。

我们总要在繁复忙碌的生活中有一个能够放松的时候。

陆游仕途不畅的时候写过一首诗:“风卷江湖雨闇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外边风雨交加,他在家里撸猫。

在上香拜佛的这一天,无论生活中多么风雨大作,都可以安静地抱着自己取暖。

相关文章

  • 《求佛求己》

    下河捞了十条鱼,跑了三条,乐观的人会笑,悲观的人会哭。 学习也是如此,乐观的会学习的学生,每次考完...

  • 求佛求己

    林静蝉幽鸣 苔绿青石延 众生千佛面 芸芸万匠心 漫漫虔诚路 祈福需实践 佛驻随伴行 匠求己自达 ...

  • 求佛不若求己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的人到寺庙或道观去求神拜佛。这种朴素的信仰值得我们尊重。 求神拜佛效果如何且不论,但更重要的是自...

  • 求佛不如求己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十三) 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的果。...

  • 求佛不如求己

    佛本无相,何来世俗崇拜。 一个人若心中有佛,又何必万里灵山求佛。智慧众生皆俱,只是心境涂染尘埃,不能自觉而...

  • 求佛不如求己!

    人生过半,唯有自渡!谁还不是心怀美好的小屁孩呢?曾经看到童话故事里那些神奇美好的东西,我特别动心,比如马良的神笔,...

  • 来此作甚?

    天津大悲院有三块匾:从左到右分给是:“心即是佛”、“来此作甚”、“莫向外求”。 “心即是佛”告诉我们,求佛就是求己...

  • 文化滋养

    儒心,道智,佛情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我们不懂的时侯,向文化去求答案。 幸福是对痛...

  • 向己求佛

    有一个古老的印度传说:有一段时期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神,但人类是如此充满罪恶并滥用神力,以至于梵天—— 一...

  • 杂文——求神求佛不如求己

    “嘭!” 还沉浸在音乐中的我吓了一跳。不知何时,前面的车溜上来了,我被往后推了几公分。 人在车中坐,祸从天上来!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佛,不过是求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u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