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查出“三高”
又大面积脑梗
30岁,再次脑梗,ICU里抢回一命
却留下了后遗症
年纪轻爱享受图潇洒
但年轻真不是挥霍的资本!!
1
30岁的唐先生是武汉人,是名销售员,平日里最喜欢喝各种饮料,几乎不怎么喝白开水。

26岁时,他就查出“三高”,医生建议他服药控制,并改变生活习惯,可唐先生却认为自己年纪轻,不会有太大问题。没多久,他外出时晕倒在地,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大面积脑梗,因抢救及时,才捡回了一条命。
出院后,唐先生很快忘记了医生的叮嘱,每天照样是饮料当水喝,到了夏天,更是每天都少不了一瓶冰可乐。

上周,唐先生突然感觉左手无力,喝水都无法吞咽,家人发现后,赶紧把他送到市第四医院就诊。
神经内科医生肖瑶检查发现,唐先生是突发脑梗,处于脑干部位的血管堵塞,引起左侧身体无力及吞咽功能障碍。幸运的是,这一次的梗塞面积不大,而且没有影响到生命中枢——延髓。
经过及时救治,唐先生再次脱离危险,却留下了肢体无力和吞咽障碍的后遗症。“脑梗确实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像唐先生这么年轻的患者,4年内2次脑梗,还是比较少见的。”
神经内科主任沈伟介绍,很多人都认为脑梗、心梗都是老人的疾病,临床上像唐先生这样的年轻患者并不少见,这主要是因为唐先生喜欢摄入大量含糖饮料,加上喜欢吃高油高盐食品,导致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而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而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因此专家提醒,要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就要认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注意饮食清淡,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2
2018年5月7日,南昌正读初中的小胡坐在凳子上时突然身体左侧无力倒地,于是家人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小胡得了脑梗塞,南大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熊申生告诉记者,像小胡这么年轻得脑梗塞的病人还是第一次收治。
“我们对小胡进行了溶栓治疗,一个小时后他左上肢肌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熊申生表示,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4个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小胡这么年轻就得了该病,跟其熬夜和喝饮料等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医生建议,要预防脑梗塞发生,建议不要熬夜、不抽烟不酗酒、起居有规律和保持适量运动。
3
2018年8月,宜昌年过六旬的覃大爷图一时爽快,一气儿喝了4瓶冰可乐,结果诱发脑梗死,住进了市中心医院 ICU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朝晖说,覃大爷此次发病,是他平时嗜喝甜饮料加上一次性饮用大量冰可乐导致的,可乐中含有大量的甜味添加剂,能导致身体水电解质失衡,引起脱水现象,造成血液浓缩,形成血栓,而一次性喝大量的冰可乐,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体温,引起血压剧烈波动,从而诱发急性脑梗。
关于糖分摄入过多,
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美国发布的一项成果显示:喝含糖饮料会提高死亡率。这项新研究选择了17930名45岁以上无卒中史、心血管疾病史和2型糖尿病史的中老年人。
经过平均长达6.9 年的跟踪随访后,发现含糖饮料摄入量最高的一组(平均每天600 毫升)比摄入量最低的一组(平均每天25 毫升以下),发生冠心病的几率高两倍,全因死亡率高20%。另外,超重人群的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体重人群还要高12%。也就是说,BMI超标还喝含糖饮料,死亡率会高上加高。

哈佛大学的专家分析发现:如果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2杯,将增加26%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增加16%中风风险。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
新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就明确建议人们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最新指南建议,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应保持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在有条件时,可以进一步控制游离糖的摄入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注:游离糖,也就是添加糖,是食品在生产或烹调过程中,加入白糖、果糖、葡萄糖和乳糖等,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除了给我们提供能量,没有任何的营养。)
含糖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就含有游离糖。这些饮料加了大量的甜味剂,喝完感觉很饱,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世卫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博士说,“我们握有的确凿证据表明,将游离糖的摄入量保持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可降低包括超重、肥胖、蛀牙、癌症的发生危险。”

那么,糖分摄入过多,
到底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导致龋齿
因为酸性或者甜性的饮料直接接触牙齿的牙釉质并破坏它,二是因为甜饮料带来体内钙的丢失,从而让牙齿变得更为脆弱。

导致肥胖
每克糖会带来4千卡的热量,1200ml含糖饮料所带来的热量就约等于成年女性一顿饭的热量。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儿童比不饮用的儿童,肥胖风险增加1.7倍。
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在含糖饮料中存在的糖是单糖和双糖,容易被消化吸收,造成血糖的迅速升高,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含糖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脂肪肝
摄入糖分过量会造成脂肪积累,并损害胰岛影响其功能,同时引起肝脏的脂肪过氧化,引发肝纤维化等病变。
骨质疏松
含糖饮料喝得多,会带来骨折危险增加的趋势。
代谢综合征
大量的糖分摄入会对身体,尤其是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和高胰岛素血症。
文章来源——公众号:奥默健康。一个提供健康科普和答疑的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