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作物进化研究中的基因组方法

作物进化研究中的基因组方法

作者: 凌恩生物 | 来源:发表于2022-05-17 09:17 被阅读0次

《汉书.郦食其传》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用兵之道更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语。可见,“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发展为智人,饮食结构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类发展的历史,更是伴随着农作物的改良和驯化过程。

近一个世纪,随着生物技术地不断进步,作物改良与驯化过程越来越快,基础研究的水平也相应提升。这期间,人类对农作物的驯化主要针对三个大方向:

1、驯化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2、驯化的扩散速度、方向以及性状连锁现象

3、栽培作物与野生材料之间的基因交流现象

具体又可以分为:表型的协同进化、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作物适应于选择效应、遗传多样性的降低、表观遗传与调节以及基因编辑等领域。

伴随着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组学技术方法开始应用于作物的驯化培育中,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基因组学在育种方面的主要应用方向:

1. 优秀参考基因组的组装

(1)栽培、野生材料都需要参考基因组

考虑到野生材料中有大量的新等位位点(Novel Allelic Diversity),所以一个物种只有一个参考基因组是过时的。各位看客中必然有水稻专家吧,目前水稻高质量基因组已经超过10个了吧。细细体会其中的研究价值,你就会发现这个判断的正确性。研究的最终状态很有可能是每个都进行de novo组装,而不是现在的de novo+N重测序。

对于组装,强烈推荐两个组合:

(a)策略1:PacBio/Nanopore + NGS + Dovetail HiC (如下图)

(b)策略2:NRgene 10X + NGS(如下图)

质量不高的基因组首先对于研究的使用价值不足,后期功能实验与分析更是捉襟见肘。其次单独成文发表的概率与意义现在越来越低。

2. 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调查

毋容置疑,收集更多的品系、材料是作物研究的重要方面,其获得的基因池(GeneBanks或称SeedBanks)是作物改良与驯化重要的原材料。因此针对基因池的遗传多样性调查意义重大。

最常见的基于NGS的多样性调查方法是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方法(GBS、RAD等),其实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外显子与转录组测序。

各类多样性调查技术的优劣势比较:

作物研究领域中对于外显子测序,比较成熟的是小麦、大麦等基因组异常大的物种,然而其工业化生产芯片的流程并不是非常顺畅,所以应用的价值不大。反而是转录组测序,其在多种四倍体、六倍体作物中有成功的案例,是多倍体物种研究者的好选择。

3. 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1)表观基因组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互作等表观水平的基因调节作用,使用NGS都存在比较成熟与通用的Seq方法。

(2)考古遗传学(Archaeogenetics):对考古获得的作物样本进行DNA测定,可以知道基因组的动态变异过程,为作物驯化提供理论支持。

(3)基因组编辑:基因编辑技术使得作物的改良不再依赖传统的转基因组方法,但是伴随而来的脱靶验证、编辑效率都需要NGS技术的检测,为NGS在作物驯化领域又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福利~附图——

各类作物的基因组特征与历史来源:

最后:结合考古学与群体基因组学的研究证据,作物驯化过程在不同地区、不同物种上具有不同特点,并没有统一的理论。例如西南亚作物的驯化过程属于逐渐演化,并不是突然的基因组加倍过程。最后的最后:说实话,理论并没有实际的用处,获得理想的生产植株才是王道,哈哈。

参考文献: 

Genomic approaches for studying crop evolution. Genome Biology,201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物进化研究中的基因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wg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