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京十一学校归来

北京十一学校归来

作者: 吴晓妮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4:10 被阅读15次

2018年4月8日

          北京十一学校之听说

          一

你的校史:

1952年建立的,

且是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的,

还是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命名的。

你,是一所散发浓郁革命味道的学校!

          二

你的课程:

本着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愿景,

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

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

既是“体系”,

那必定有“体心”、“体系轨道”,

期待!

          三

你的学制:

大小学段制!

每个学期两个大学段、一个小学段,

大学段进行统一课程的集中学习;

小学段为期2周,

在两个大学段之间,

不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

制定符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规划,

既可以到校自主学习,

也可以到校外社会和实验基地进行实地体验学习。

2周的自主学习,

既可以韬光养晦,又可以放飞自我!

渴望与十一校的学子们聊一聊!

          四

你的评价: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

随时随地记录、反馈、调整!

考试转变为诊断,

个性化的学生学业诊断和考试评价分析系统!

如何记录、反馈、调整?

个性化的诊断与分析系统?

走进了解!

          五

遇见美好,

期待吸引,

赋能、传递……

2018年4月9日

            北京十一校 第二日

                一

只有为了学生,

才经得住所有的追问,

而且会寻找到更多的同道,

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马蹄形”、“探究”、“批判性思维”是十一校的课堂元素,

亦是“学共体”的课堂元素,

无意的相遇,

让我的教育价值观更加笃定!

                        二

教师的业绩,

就是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成长!

《我们的一天》是十一校三名学生一天的学习故事,

普通的学子,

在不普通(每个孩子一张课表)的路上行走,

回答问题时笃定的眼神,

展示后自然流露的兴奋,

规划自己时的那份睿智,

挑战短板时的酸痛拉扯感,

与广袤知识相融时的静默,

……      ……

看到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教育的幸福感在心头荡漾!

                    三

学校评价教师~双向聘任!

这个过程,

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

且自我认知更清晰,

对学校制度及文化认同感更高,

个体流动激发了团队活力!

教师评价学生~制定良规

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

是否积极参与、分享质量如何、

思考层次深浅……

分为卓越级、优秀级、菜鸟级,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管理方面是宽松的,

但在思想上有所引领!

                    四

学校文化非常理想,

行动纲要特别现实,

宏观与微观的巧妙结合,

梦想与行动的无缝隙契合,

教育,不仅有诗和远方,

还要有脚踏实地!

2018年4月10日

          北京十一校  诊断

          一

诊断,

是想对校园起到“体检”的效果。

目的是帮助和提高,

“我”好在哪?哪不足?哪薄弱?

          二

从教师、教学、课程、资源、

文化、组织与领导、安全、同伴

8个要素出发,

生成了33个观测点!

不和绩效考核等厉害关系挂钩,

而是体现在聘任上!

          三

40%的过程性评价、

60%的阶段性诊断,

两者是诊断的来源。

诊断过程由经验走向证据,

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

热衷学术研究、认真做教育的人,

大都朴实有“华”!

“华”是内涵的丰厚

          品格的纯粹

          使命的践行!

他们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褪去了浮华、拒绝了喧嚣,

静静地做教育,

做静静的教育。

2018年4月11日

          北京十一校&听评课

          话题

        同一节课,观课者的评课意见皆不一,执教者该听谁的?

          思考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孩子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从哪里来?

观课者评价课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观课者意见不一”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教育工作者心中没有标准,也有可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那个“标准”!

        每一节课孩子们的学习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来。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将纲领性、凝练性、概括性的标准分解细化,细化为具体的学科学习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具体化、可操作化、可测量化。也就是说,标准与目标是高度关联、高度匹配、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标准贯穿教与学地全过程,目标是对标准给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系统化的落实。

        所以说,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用至少60%的时间来从事学习目标的设计!

        观课者评价课堂的主要依据是5个纬度:师生共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造充分自主学习、设计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从过程和方法切入,重视知识落实和能力提升、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10个观测点(一个纬度两个观测点)。执教者自愿选择纬度进行教学设计,说课时就自己所选纬度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观课者针对执教者所选纬度关注其教学设计的实现……无论选择哪个纬度,“目标”都是绕不过去的。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因为有了触动内心的痛楚,才体会到了成长的那份酣畅!而这,就是走向专业的路径!

2018年4月12日

北京第五日~一事一物皆教育

                      一

        天花板、走廊墙体、地板……全都悬挂着孩子们的作品,绘画的、摄影的、实践探究的,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或温暖如阳……虽稚拙却张扬着每一个孩子顽强的生长力!

                        二

        最触动我的是作品下方的小卡片,孩子们在小卡片里详细地描述了这幅作品的生成过程。看着孩子们的文字描述,脑海里浮现的是孩子们在写这张卡片时的专注模样!作品犹如孩子们的孩子,从无到有,从有到自己满意,从起初的兴趣探索落地到作品生成后的那份热爱与成就!更能体会到孩子在写卡片时的怦怦跳的心情:似乎所有的文字都表达不出自己当时激动的心情、滚烫的情感!

        孩子的学习历程、结果呈现就是教育的名片,就是学校教育观的最美语言!

        孩子,你真幸福!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自由地呼吸着……

                            三

        想让孩子做什么,先和孩子沟通做了会怎么样,不做又会怎么样,目的是让孩子明白选择了什么就会承担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自主选择做与不做,选择就是孩子思想自由的体现,在选择的过程中,孩子对自己、对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自然,对自己的规划也就有了,这个过程就是内动力被唤醒、被激发的过程,而完成规划的过程就是孩子生长的过程。无论孩子选择什么,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要有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的宽容心态!

                        四

        拥抱客观规律,守望孩子慢慢长大!拥抱最温暖,也是最有力量的行动,它直抵孩子的灵魂深处,一切基于尊重客观事实和教育规律的引导,才是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的。

        教育教学,值得一辈子去投入!始于足下……

2018年4月13日

    北京第六日&命题质量诊断

        阶段性诊断,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期中或期末质量监测。其根本目的是改进和指导教学,为了学生进步,所以说,诊断既是终点,亦是起点。

        阶段性诊断离不开命题,命题人员从研读课标,确定考查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到确定题量题型,备题选题编题做题,最后是数次的匹配审核,历时2周半,既要保障信度,信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监测内容、监测对象和监测过程,又要确保效度,即能够监测到监测对象的监测程度,效度的保障又离不开命题的质量。

        命题是否有质量?开展“好试题”评选活动。①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素养要求,重视能力考查,②是否学、考一致③高、中、易的比例调配是否合理④用词是否准确、规范、无歧义、无科学性错误⑤题量是否与考试时间设置合理⑥评分标准是否详尽,可操作性是否强。每一项皆是10分制,“高”是8-10分;“中”是5-7分;“低”是2-4分。老师们从这6个方面进行不记名评选。

      还可以开展“好试题”评选活动。命题教师就所命试卷中的某一道题进行命题说明,即自己所命的这道题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让老师们进行无记名投票。

        对两个角度的评选数据进行统计与反馈,优秀命题教师进行命题工作的经验分享。经验自带磁力,分享自带魔力,传递、引领、辐射,未来,不可预估!

        阶段性诊断是以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来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程度,是否达到了对应的课程要求!

        教育,就是不断经历痛点、不断收获幸福的漫长过程……

2018年4月14日

          北京行归来,冷静,思索!

        哪些是值得肯定的?肯定之中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又有哪些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从而找寻我们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教学,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探求都觉太短,幸运之处是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守望孩子们的成长,采撷这份职业专属的甘甜……

      于是乎,我们可以这样:

      把好心化作孩子们能体会到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对ta的重视!其实老师眼中的小事,在学生心里就是大事,而帮学生都是一些小事,试着做起来……孩子的改变有可能在我们的引导下立竿见影,也有可能暂时看不到效果,还有可能是在未来的某一件事中,看到了孩子改变的契机,所以,给我们的孩子(奔跑者)持久的掌声!

        心目中没有坏学生,他们,只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终止他们的违纪行为,并不是教育!我们,不仅要培养建设者,还要少出破坏者,远离管控,学生才能自由生长,最好的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方向感。我们的业绩,就是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成长!

        教育观、学生观,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个一个人、一件一件事这些点滴的积累中生成的。想清楚了再走,永远走不起来,不如边走边捋,边捋边走,边瞄准边开枪,边开枪边瞄准,让子弹先飞会儿……我们要做的是慢下来、稳下来、走起来……

        一把尺子量,就会有学困生,试着将统一性压到最低,个别化发展兴许就有了空间……

        我们课堂上讲得多,说明什么?没有针对性!面对孩子,叙述而不控诉,平静的叙述同样也能产生思想的力量,试着少用陈述句,多用疑问句。

        试着将资源拿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跨学科听课听什么?听老师是怎样教学生学会的!

        成为好老师的途径有很多,类型也有很多,共性都是始终能够现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待教育教学,做到这点不难,不要忘记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的希望和要求,当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今天你就怎么做……

相关文章

  • 北京十一学校归来

    2018年4月8日 北京十一学校之听说 一 你的校史: 1952年建立的, 且是在周恩来、罗荣...

  • 北京十一学校-简介

    大家好,小编来自北京十一学校,今后会为大家介绍一把十一学校的各种日常~ 北京十一学校取消固定班级,推行选课走班。北...

  • 勇敢改变——读《学校转型》感悟

    《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全面诠释了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真谛,系统展示了改革给学校带来...

  •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体会

    《面向个体的教育》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的作品,这本书记录了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历程中的感悟...

  • 未来学校 (北京十一学校 栾上博)

    未来学校 一 喜鹊报信 一只喜鹊向他飞过来,扔下了一片竹叶。他捡起竹叶一看,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好...

  • 第8天阅读《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那些可爱的孩子 北京十一学校印象 一,教师节的鲜花 ...

  • 北京归来

    我一直认为的很好的朋友,互相能懂的朋友,两年未见,北京重逢之后,让我觉得这段关系似乎要走到尽头。这两年,渐...

  • 北京归来

    文/林梦竹 今天是七月最后一天,晚上七点多顺利到达宿舍,明天开始上班。 玩儿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北京玩了有一个星期...

  • 我所知道的北京十一学校

    准备看一本书《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因为这本书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项目北京市...

  • 读《镜头里的北京十一学校》

    我所经历过的学校,包括我求学和从教的学校,都是非常普通的,一般的,没什么特色和亮点的学校。从乡下农村到县城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十一学校归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yj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