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01212/b8667415abca84ce.jpg)
山是青翠,山也是虚无、缥缈。朋友把山中的村落描绘的很美,大有把房舍从古画里搬来之意,横、竖、方、圆,几溜石径,虚虚实实探入水中,是梦是醒,怎一个让人痴迷了得。当然,我心眼儿里也喜欢这样的风景,不过,由于我反反复复多年学习《军事地形学》的经历,华北山中,相伴的多是弯弯的山路,以及常常把衣服都能划破的那多长满酸刺的小草,远远看到的是村落的另一种情调,山峦起伏不倦,炊烟起处,远、近、高、低,皆在树木的环抱之中,一些石头垒成的房子,早已无人见证它的建筑年代,看乡土明丽,听鸡鸣犬吠,刚与柔、疏与密,朴素胜于华贵,这种著名的古雅,已经不知在原地睡了多久……
记得新兵分配到连队后,第一项课程就是《军事地形学》,却不记得学什么理论。野外实地演练着,学习着,实践体会着……真好!白天是“按地图行进”,夜间是按“方位角行进”,那训练的山上没有阶梯,没有柏油和水泥的路,但还是一门儿心思走出去。
班长说:“按地图行进,就是以军事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坐标点、地形地物点、明显特征点、以及行进过程中道路、岔路口、居民地、河流为主要参照点,而进行边走边看地图边参照附近主要特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而完成所规定的路线和距离的一种行进方式。”几年后,我在教学中引用了老班长的话,接着说:“按方位角行进,就是利用军用指北针与军事地形图结合,分别按照其要求测出其方位角数据,然后在行进中逐个地寻找下个需要行进的方向与角度的数据,而逐步进行的一种按照地图方位角度与现地方位角度相结合的一种行进方法。”
我喜欢弯弯的山路和那些长满酸刺的小草。向前走,一棵独立的大树,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方位,那大树南面枝叶茂密,树皮比较光滑;北面枝叶较稀少,树皮也粗糙许多,有时还长有青苔。再看突出地面的土堤、田埂、独立岩石,南面干燥,青草较茂密,冬季积雪融化较快;北面潮湿,易生青苔,积雪融化较慢土坑、沟渠和林中空地则相反。
我喜欢弯弯的山路和那些长满酸刺的小草。野外的训练纵然路隘、林深、苔滑,总有一种旖旎和浪漫的诗意,荆棘和沟坎之间,酸枣点点红透了,不及采撷。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眠。我发现自己原本一株绿色植物,十分需要阳光和清泉的滋润;又仿佛一只恬然小鸟,鼓力振翅向更远飞翔。想起那一首《风流歌》,心中有一片风景,才是“一个人,有肉,有血”,才有“一颗心,会喜,会愁”。我觉得自己又在电脑前坐的太久了,应该多到野外去走走,虽然平原上没有那弯弯的山路,也要走一走乡间的土路。还是这一个人,还是这一双脚,在城外渐行渐远。
手抄附录:唐·陆畅《山出云》: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