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编剧工作坊
活着已经不易,所以没力气读经典了?

活着已经不易,所以没力气读经典了?

作者: 行距版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11:05 被阅读269次

    文 / 张鹤

    人们都喜欢阅读,从早到晚,无论是去洗手间,还是上地铁,似乎每个人都被大量阅读的信息包围。但我们必须得面对一个问题,我真的在阅读吗?我真的在通过阅读来获得我渴望获得的信息吗?

    事实上,我们假装在阅读,不过是在消遣打发时间。人们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经典的文学作品。

    什么原因呢?

    第一,我们太懒了,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不容易阅读的,它需要你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

    因为经典的作品从来不是快餐式的,并不只是为了讲述一个好玩的、好看的故事,它通常会直接进入你的心灵的层面,对你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冲击,要让你重新观察一切,要让你重新思考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作为读者,我们往往很难承受这些冲击和思索,大家会有很多借口,觉得自己活着已经不容易了,如果所阅读的东西,还要让“我”进行如此沉重的反思,就会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第二,我们已经习惯于一种碎片化阅读,而经典作品很少是碎片化的。它需要你拿出一定的时间,需要你调整状态,来进行一趟心灵之旅。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碎片化的阅读也可以叫快餐式阅读。它通常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快地吸收更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只是大众化的普及知识,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就能够迅速了解到,它们在很大层面上不一定关乎于我们的心灵和精神。

    为什么阅读一定要关乎于我们的心灵和精神?正因为碎片化的阅读,使人们远离了精神层面的阅读方式,也远离了那些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度的文学作品。大量无用信息的灌输会使我们日益浮躁,一切都是泛泛而谈,可以匆匆掠过,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误以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已经吸收了非常多的知识;误以为我们的人生由于这些碎片化知识将变得更加充实。

    其实情况完全相反,我们的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变得麻木,不管是对生还是对死,或者其他的情感,你不会再在脑子里把信息过一遍,思考一下是否真实、是否符合逻辑,就又刷到下一条信息了,久而久之,你将始终处于一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空虚与疑惑之中。

    如果我们的人生要充实起来,不见得需要阅读大量的“知识”,而是需要阅读一本真正有精神引导能力的书(并不是指鸡汤)。读一本能给你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的书,要比你用一年的时间读365段的碎片化的知识更有价值。

    第三,我们现在过度追求情景化的故事,却忽略了经典作品,也忽略了经典小说当中的技巧化的写作尝试。

    经典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很多的创作者在写作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实验。小说中有许多他们创造性的思考,而不只是为了把一个故事写得好看。

    甚至一些作者会有意屏蔽掉故事的好看,而把故事的真相用极其艰难的方式讲述出来。因为作者试图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把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讲述得与众不同,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新奇绝对是小说创作者寻求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新奇并不意味着是炫耀,它表现出了一种创造力。

    而我们现在很多的阅读,过分在乎于情节是否生动、是否有趣,过分在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从而忽略了小说作者在讲述的过程当中所进行的很多实验化的尝试。

    可以这么讲,经典作品的力量,它是微妙的,是精密的,也是更持久的。如果大家有机会到一些二手书店去看一看,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络店,你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那些流行的小说往往是二手书店的滞销品。

    但是一些二手书,虽然它们的原价定得很低,但是在二手转售的时候却可能是一书难求,甚至是要用很高的价格才能买到,这种书从来不会是流行作品,却一定会是经典作品。

    我们的阅读还容易落入这样的一个窠臼,就是习惯性阅读。

    我们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能够让自己感到舒服、愉快的读物。表面上看,这样的选择没有什么错误,因为这就像吃饭一样,难道要选择我不喜欢吃的东西吗?

    但是阅读还真的跟吃饭不太一样。因为很多时候,太容易吃到的一些东西,在阅读当中往往是快餐式的,是轻省的,它们没有办法借助文字来提供给我们更有深度的精神上的食粮,它应该拥有精神的一种指向、一种推动力。而经典作品往往却有一种兼备颠覆和挑战的力量。这是因为经典的作家们,他们不只是一个小说的写作者,不只是会编故事,可以说他们创作的使命从来不是为了编故事,而是希望通过他笔下的人物、笔下的人物关系、笔下的人物所生活的世界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他要通过这一切来传递出他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对于人性的思考。

    所以故事情节在这当中也许只是其中的一环,而不是全部。当我们选择那些习惯性的阅读时,容易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自恋性的阅读方式——只选择自己喜欢的。

    现在的时代,在某种层面上已经落入了一种泛滥了的自恋文化。大多数人喜欢自拍,喜欢把各种“我”喜欢的,“我”看见的,晒到所有的社交网络、自媒体上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是过度地关注自己,就等于过少的关注他人,关注我们身外的世界。

    我们的这种习惯性阅读,其实是来自于一种消费心理,因为人们认为"只要我花了钱,这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包括对于知识和信息的处理也是如此。人们认为"既然我可以阅读它们,我就可以获得它们,它们就可以被我所使用"。但我们却忘记了一件事情,那些有精神内核的,有精神深度的读物,如果你不能够跟它产生精神的共鸣,你就很难将它拿来使用。

    具备精神深度的文学作品或阅读读物,它们在本质上是要与现在的消费文化相抗衡的。因为它不是“拿来用的”,它是让你跟着它进入一种深度的思考,甚至它希望能够带着你,使你的思想也攀升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跟着它进行同样的抗衡。

    这个是具备深度的思想读物的力量。它要带着你重新认知世界,认知他人,认知你自己。而这一切是目前的消费文化无法带给读者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已经不易,所以没力气读经典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ze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