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年离我们渐行渐远了。这篇小文本该元日发布,却因琐事搁笔,今又重续前缘,以期留个想念。
听人讲元日开笔,万事亨通。今日也记录下文字,希冀如尔所愿“元日开笔,万事亨通”。
今日农历新年伊始,年根积压郁结在胸中既有千千结亦有千千阙歌在百转千回。时至今日,萦绕在心头的那几个深沉而低回,鲜明而深刻的字眼依然入木三分,思忖它们会随年远走,因岁过隙,其实不然。它们还结结实实提醒着我念叨着我,纠缠着我令我不吐不快,若是这般,不如一吐为快罢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在这辞旧迎新的年里年外,是否也有类似的忧惧:格外思念那些离我们远去的亲人。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安稳,何尝不令我们魂牵梦萦。每当我们分享甜蜜,觉察幸福的时刻,是否也有遗憾的叹息。那时那刻常常假想他或她如再有十年光景,该有多好。眼神恍惚间,这种期盼是直击灵魂的呐喊。原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可与语人无二三”并非是消极之言。转念一想,活着不易,且活且珍惜。我和儿子自嘲:上班站讲台,放假站锅台,悲催不?儿子戏谑:那是你的幸福,然后就是举例说明。只好再转念,做个既能教书育人的“花匠”又能上得厅堂下的厨房的贤妻良母亦是本分。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一个怀旧念故之主。纵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那些陪伴我们生命成长的亲人,光景,历程早已融入血脉源远流长。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我们发现原味乡土的本真,淳朴,交融越来越平淡了,这种怅惘不是一般的失落感,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像极了丢失心爱玩具的孩子,苦苦找寻蛛丝马迹还是落得个楚楚可怜。这是怪圈吗?可有同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爱不知所终,倏忽而逝。我们越发怀念当年,伴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过大年》童谣,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出发的地方。有一报道讲一位一百多岁的老太太在孙男嫡女的抬扶下回自己的娘家只是为看一眼老家,老院,娘家人。我想老太太此举不知让多少人心动,羡慕,回想啊!记忆深处,除夕夜的长城干红见证了一年又一年的团圆,虽是小菜数碟,薄酒一杯,但是仪式感却是那样历历在目,父亲总是满怀豪情地发表新年献词,最多的赞美送给亲爱而勤劳的母亲,现在想想爱情真伟大。母亲从优渥的庭来到穷乡僻壤和父亲白手起家,生儿育女把孩子拉扯大,教书农耕两不误,父亲因为家庭也因为爱情放弃他的执教生涯,甘心做一个家庭主夫。他生前常说:我这辈子没啥财富只有这仨孩子,家庭,孩子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引以为荣的寄托,只恨天不假年,父亲早早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正所谓:满月不知人间恨,骨肉多有是离分。新年或知人间苦,天增岁月人增寿。
疫情三年惶恐不安,今年算是仪式感爆棚的回归之年,有人说会出现报复式消费,补偿性心理亦是爱如潮水,放眼大小庙会,风景名胜区的客流量真是让人诚惶诚恐。除夕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轰轰隆隆的礼花满天都是对新年迸发出的炽烈祈愿。各种主题兔霸屏,碰碰跳跳流转于亿万人民的指尖,愿玉兔祥瑞,所得皆所愿。不远万里,千里奔赴家园,把团圆带给翘首企盼的孩子,送给牵肠挂肚的爹娘,还给魂牵梦萦的故园。那村,那园,那人,还有那麦田里的守望者,长眠于此的骨肉相连。
思亲,念旧,团圆,年轮更迭,主题不变,回声嘹亮,爱涌心田。只因这是出发的力量,也是回归的落脚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