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是我接触他的第一本书,当我看完这本书后,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又读完了他的《兄弟》和《许三观卖血记》这两本书。
《活着》:世间万苦,我只想好好活着余华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出生在中国那样特殊的时代,活下去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余华用他独特的思想和细腻的触觉感知着那个世界,并用他的文学功底描绘着这个世界。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看完这本书,我潸然泪下,完全被徐福贵这个人吸引住了,看这本书前面部分,我痛恨他的那种纨绔子弟品行,觉得他就是败家。当我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这不是重点,我是敬佩徐福贵的,我觉得到最后,我感叹的不是他的人生经历有多坎坷,而是惊叹他能那样平静的向文中的“我”述说这一切。是啊,向别人述说你这一生不幸的遭遇而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那是需要多大勇气啊。
《活着》:世间万苦,我只想好好活着徐福贵从纨绔子弟到输尽家产的普通人,支撑他活下去的是他那任劳任怨没有享过清福的妻子家珍和溺爱自己的老母亲。后来母亲死了,有了女儿凤霞,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我觉得全文高潮是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瘫痪在床不能干重活,而儿子有庆被抽血抽死。我看这里几乎是哭着看过去的,福贵和家珍强忍着悲痛原谅了村长,凤霞对失去弟弟的痛却因说不了话而无处发泄,医院那没有人性的地方让人感到绝望。人性在这个地方体现的很好。
《活着》:世间万苦,我只想好好活着后来凤霞和二喜结婚在一起,生活出现了短暂的幸福,小说描写的那种喜悦和幸福氛围让人感到舒服,可是好景不长,凤霞因为产下苦根时大出血去世了,家珍也在悲痛中离开了人间。一喜一悲,叫人如何受得了,徐福贵却受住了。
凤霞的死,对于徐福贵来说是悲痛的,一儿一女都走在了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敢问那个做父母的不悲痛。还有一个人也是很悲痛的,二喜,他是真心爱凤霞的,他是想保大人的,奈何生出孩子凤霞就死了,二喜对凤霞的那种爱让我感动,一种不同于全文基调的感动。家珍的死对于福贵来说也是悲痛的,一生陪在自己身边,没想过清福,福贵对家珍是怀着一份内疚和自责的。
福贵和二喜都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因为他们还有苦根,更大的悲剧来临,二喜在工地意外死亡,外孙被自己喂的豆子噎死。就是这样的生活,让风烛残年的福贵还要努力生活下去。晚年的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世间万苦,我只想好好活着看完此书,说说我的感受,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生活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减少一丝磨难和压力,每一个人活着都要有一个信念,而且努力的活着,到了风烛残年还能像福贵那样坐在大树下平静的向人们述说着你的故事。世间万苦,我只想好好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