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77012/373e83804d0c9236.jpg)
今天在头条看到青年作家蒋方舟发的一个微头条,她回答了一个网友的问题,介绍了自己平常的生活状态和写作状态。她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早晨八,九开始吃早饭,期间看一集电视剧,然后就开始写作,一直写到下午五六点钟。
没想到下面有许多网友问问题,其中有一个挺有意思,他的问题是“我想知道你这样工作,谁给你发工资?能维持得了生存么?”
接着有其他网友回答提问者:“你读书吗?你进书店吗?你买书吗?”
虽然有点尖锐,但的确回答到了点子上。
这问题有点可笑,让我想起电视剧《欢乐颂》中曲筱萧说的“皇帝的金扁担”的故事:砍柴的以为皇上是挑金扁担的。
这当然是说一个人的认知局限性的问题。我们经历的局限决定了我们认知的局限。
问题提问者大概认为蒋方舟上午八九点才起床,此时大多数人都去挤地铁上班去了,可她才吃饭还要看会电视剧,然后在家趴桌上写点东西,晚上要看动画片等,这也太舒服了,一天两天可以,日子久了怎么办?在他的世界里这真不可想象。
可以肯定的是,提问者与作家的世界相差太远,这是两个世界的人,当然他们的认知是不会相通的,差别大的甚至有点可笑。
这情形也可以用现在流行的那句话来概括: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前一阵子流传的一个故事,好像是说一个女孩攒了半年的工资,去买了一件名牌衬衣,没想到穿过后洗了一次就掉色了,她进行了投诉,可得到的回答是:这衣服是一次性的,买这个衣服的有钱人穿过就扔了,没有人去洗。
我不知这女孩得到这答案时是什么心态,也许会有些尴尬,也许会很气恼:半年的工资买了一件一次性用品。这远远打破了她对这些有钱人世界的认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认知问题的局限性,因为我们并不是生而知之者。
就像蒋方舟说的,她吃过早饭后,每天写到下午五六点钟,对我来讲,这是不可想象的。
天天如此,主要写什么呢,她的素材从哪里来?会枯竭吗?
所以,“皇帝的金扁担”的故事也适合我,因为我对于写作这方面的认知局限也很大。
因为对我来说,每天写800字的东西,我都觉得很困难,努力挖空心思地编出一些话来,还往往会出现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状况。
怎样才能改善状况?蒋方舟说她得益于自己的自律和坚持阅读。她的回答肯定是对的,我想所有的作家对这样一个问题,大概都会这样回答,不过想落实到实处也的确不易,真的需要自律。
我猜测,也许写小说写故事会好些?只要大纲写好,就可埋头苦干了,权谋也好,爱情也好,最好编得有趣点,最后把想象中的描绘出来,
说到这儿,我也想学着写故事了,以前大部分写观点文,说真的,对我来讲,这种观点文容易写出鸡汤的感觉,写好不容易,再说现在的大伙根本不愿喝别人的“鸡汤”。
希望以后自己能学着写点有趣的故事,首先这样就不天天愁素材了,二是可以把长时间的写作成果汇编成册,而不是像猴子掰玉米,一直在忙碌,到最后手里没有落下什么东西,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