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北京一女孩连续加班半个月,生日当天被叫回加班在网约车上崩溃大哭,如果你是老板或者当事人,你会怎么做?》 看到这个视频,很心疼,但这个社会,我们哪个人不是负重前行呢?没有一个“职场人”是容易的,自己向往的舒服和自由,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
裴多菲的那句:“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只不过是理想罢了,这个社会还没觉悟到“金钱和爱情”都不要的份上,谁不是一边打工,一边苟着呢?即便是老板也为自己的生意忙忙碌碌,比员工加班还晚,毕竟那么多人指着他吃饭呢。
以我家的几位职场人士来举例,我们都做着不一样的工种,十分有代表性。
我的妈妈是一个从业30余年的医生,这几十年,从北方熬到南方,从基层医务人员熬到妇产科领导实属不易。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妈妈也算是职场女强人了,混迹于“职场江湖”,积累了经验,升了职,做了管理,也攒了些钱,买了几套房,凭着自己的实力,给到子女相对丰厚的生活。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路奋斗,有多心酸,有多辛苦,偶然有几次,我也看到她因为工作的事情流眼泪。
从我有记忆起,妈妈就带有着她特有的职业属性: 凌晨3、4点被叫到医院做手术是常有的事情,爸爸又经常不在家,年幼的我一觉醒来,看到身边没有人,经常会被吓得哇哇大哭,直到第二天清晨,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短暂的休息一会之后,简单的梳洗一下,又匆匆的赶到医院去上班了。
直到现在,她已经55岁+的年级,凌晨被叫醒去做手术也是常有的事情。 她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一天的工作表排的满满当当,早上8点就要开始查房,然后坐诊,如果遇上病人紧急的情况,她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匆匆忙忙赶往手术室,在里面抢救病人,或者接产,一忙就是好几个小时。
她做事的风格,偶尔还会带入到家庭,记忆中,只要是我和妈妈相处,偶尔“磨蹭一会”都会被她劈头盖脸教训一顿,说我做事慢,效率低下等等,我也很是无奈,但实在没办法做到她那样的雷利风行。
所以她的工作状态和“匆匆忙忙”这个关键词是离不开的,匆忙上班,匆忙“救火”,匆忙吃饭,匆忙睡觉……在她的生活中没有“闲情”,去赏花赏草,也没有大多数妈妈那样煲剧、做美容、做spa,或者成立个姐妹团,假期固定出游。
她的生活就只有“工作”和“我”,加之她那可爱的“外孙子”,一周7天,几乎都在上班,偶尔在家陪陪我们,还时不时接到各种电话,有病人的,有领导的,有下属的,要么解答问题,要么沟通工作……想要摆脱完全无工作的状态,那是不可能的。
她偶尔也会因为工作有情绪,但是30多年如一日,从事着同一个职业,也没见她痛哭流涕过,可能和她那代人的责任心与纪律感有关,她就是踏踏实实的工作,遇到加班就加班,没有啥奔溃,现在都50多岁了,退休的年纪,还在为社会发挥余热。
再说说我老公,在华为做芯片研发,985、211大学毕业的硕士,在华科读研时,直接校招进的华为,到目前为止,在华为一呆在就将近7年的时间。
华为工作很辛苦,狼性文化下,每个人都要签订“奋斗者协议”,这意味着要心甘情愿去加班,去996或者007。一周7天的时间,有5天的时间,老公都是每晚将近12点到家,洗漱之后,刷会手机,第二天6点多起床就要赶往公司,日复一日,天天奔忙。
我问他为什么每天都加班那么晚,他说如果在华为不加班到9点钟之后,意味着会被淘汰,听到这里,我也很无可奈何,毕竟现在自己的生活与“丧偶式”生活无异,却又不能改变什么。
在“工作”上这一点,我老公和我妈妈有点像,就是特别踏实,特别能吃苦,加班都不嫌累,主动把活干好,没有那么多欲望,只希望好好工作,养活家庭,踏踏实实过着平凡的小日子。所以即使加班到很晚,也都没有特别崩溃的时刻,相反,任务完不成时,才会很郁闷。所以职场之路还是比较平稳顺畅的。
再说说我自己,我和他们俩都不一样,向往自由,不喜欢被束缚,但是偏偏在公司中从事“文字工作”,从毕业后一直到现在,给领导写演讲稿、给品牌写宣传册、给活动写宣发稿、给产品写营销文案……工作中最大的合作伙伴就是电脑。
之所以会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最近就因为加班奔溃过,也几乎是一个月连轴转,每天10点多将近11点才能到家,周末也是要工作,所以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的表情都是相当紧绷的,因为太多的事情,让我十分抓狂,只能用加班来抵消。
所以看到这个女孩的视频特别感同身受,因为这些我也经历过,甚至比这还恶劣,这种情况下,有情绪是正常的,痛哭也是正常的,但不得不说,这就是“职场”的现实,如果无力改变,只能接受,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心态,或者优化工作流程。
我想很多人的工作还不至于像我妈妈一样凌晨3-4点被叫去做手术吧,站在手术台上好几个小时,连饭都没得吃;也不至于像我老公一样常年加班到凌晨吧,快节奏的项目进度,重压的工作任务,无时无刻不在激发他的“狼性精神”,只能向前冲,在养家糊口的压力下,别无选择。
相比之下,我算幸福的多,但也面临着其他的一些“职场课题”,所以没有一个职场人士容易的,崩溃也好、哭也好、玻璃心也好,就像过眼云烟,第二天不是照样还得去战斗,去打粮食,这就是生活,生容易,活不容易,想要活得好更不容易。没有伞的孩子,只能自己变勇敢,大胆的在雨中奔跑。
以上的文字不是鸡汤,但也希望给我们这些奋斗中的“打工人”带来一点能量,职场不易,但是我们依然在奋斗,这就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