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周日,我来到学校批改作文草稿,奋笔疾书,剩下最后的3本了,“哎-天要亮了”我自言自语,情不自禁地伸了伸腰,缓解一下疲劳的肩颈。打开三本作文,一看马xx、马xx、张x三个孩子的,我按照惯例,每篇先巡视,看看是否符合要求,再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可是三篇文章看了下来我的心情很沉重:三个孩子不约而同的一个主题“表达对妈妈的想念之情”。
马xx和马xx是双胞胎兄弟,还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就离家出走,这一走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小哥俩的小脸上很难看到纯真笑容。而张研呢?是因为生父打了继父,生母无奈只能把他留在姥姥家抚养。面对这样单亲的孩子,我经常给予关怀,但毕竟代替不了他们所需要的母爱……双胞胎兄弟这样写:“妈妈回来吧,你回来咱家里就团圆了,爸爸的病也就好了,奶奶的病也会好起来的。快回来吧,我想你。”张x在文中这样写:“妈妈,我总是想你。多希望还能生活在你身边呀,每天上课我就会溜号,偷偷地想你。只有在你身边,我的学习才能好起来。”
班级里这样的单亲孩子的情形很多,22名孩子中有7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想到这,我的心情再也平静不下来了,坐在办公桌前,看窗外的阴云,眼睛潮湿了,这七个孩子的面容在我眼前像走马灯似的,挥之不去。哎!生活就像一口井,充满了说不清的东西。作为父母,一个抉择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接触过的孩子不计其数,大多数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成长,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恐惧与孤独中成长.究其原因,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父母没时间照顾,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做为一名教师,我深感伤心和无能为力!
最近我一直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节目,连看了两周,其间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叫汪x的男孩,才仅仅19岁,就已经有多次的盗窃行为,公安人员将他抓获审问时,他还振振有词,“大不了判个两年、三年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的回答令审讯人员不解,审讯之后,当地公安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到了他的父母,才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为了挣钱,长期在外打工,,因为家里没人管他,汪x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回来对他又打又骂的,对于他的行为也没在意,结果这个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就用犯罪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想得到父母的关心,一步一步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个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现在有很多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可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父母们又在哪呢?农村的农民工没时间照看孩子、城市的很多有钱的父母找保姆管孩子,自己好象没有任何责任了……可是,当家长的就没有想过吗?当你挣了钱,给孩子攒了一定的江山,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期已经过了,你的孩子一些习惯和行为已经铸成。到时候,即使在有钱,也已经买不到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习惯了。
天下的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希望你们能抽出一点时间,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忙着向往自己新生活的时候,想一想“分”、“合”给孩子会带来什么!追求的“自由幸福”和孩子终生的幸福相比,究竟“孰轻孰重”?
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也只能努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尽力弥补他们生命中的缺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