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所有行为都是指向爱世界上所有的行为只有两个目的——表达爱或索取爱。
无论你或你身边的人在做什么、说什么,看起来多么过分、多么不可理喻,归其根本,这里面的动机不是在给予爱,就是在索取爱。(在不少幼儿教育书籍中,都提到一句话“孩子越不可爱的时候,越是渴望爱的时候”,深以为然,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成人。)而根据量子纠缠原理和关系的互动叠加法则,一旦一个人A开始表达爱,另外一方B也开始表达爱,B给予越多,A也开始给予更多,因此进入给予爱的正向循环。反之,则进入索取爱的负向循环,A索取,B就索取,然后A索取更多,B就索取更多,周而复始。直到其中有个人开始成长,找回智慧,不再参与这个游戏。关系里所有让你感觉到难受痛苦的原因只有两个,并且它们常常同时发生:对方向你索取爱,并且你不愿意给;你向对方索取爱,但是对方不愿意给。
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理解、陪伴、肯定、欣赏、关心、赞美、信任、支持……索取爱的表现形式有:抱怨、讽刺、辩解、指责、讨好、批评、控诉……不愿意给的理由归根结底就两种:我认为不够,给不出来,我期待对方给我。内心的声音大致是这样的:凭什么要我给他爱啊?我觉得我还没有被爱呢,为什么他不给我呢?应该他给才对。对对方有评判,不想给。内心的声音大致是这样的:我看这人不顺眼(我就是看不惯他这样的行为),我不想给他爱。我就不让你如愿以偿,我要让你知道你这样是错的。这里的爱是一个大范畴的统称,友情的爱,亲情的爱,爱情的爱,大家可以自行代入你目前的个人主题,你不是您平时也会这样:凭什么要我给他理解啊?我觉得我还没被理解呢!
关键词2:
指责是典型的索取爱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妈妈经常指责你: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看你有什么用。我的脸都被你丢光了。这种指责就是典型的对爱的索取。这个妈妈内在自我价值感很低,力量不足而产生很多恐惧,这种恐惧演变成对未来的焦虑、对他人眼光的敏感自卑,而这份恐惧就变成对旁人的索取,表达出来大概就是:我其实很软弱,很多不确定的事情都会刺激我,让我焦虑慌张,我很需要安全感,而你表现的稳定、可靠、完美会带给我安全感,我很需要你为我做这些。并且我不想让你知道我是胆怯、恐惧的,我通过愤怒和责备的方式来掩饰我的软弱,因为至少责备会让我看起来比较强大。
关键词3:
愤怒背后存在一些细微情绪
攻击是一种愤怒的能量,愤怒是一种次生情绪,是微的情绪。
例如尴尬、无力感、委屈、慌张、焦虑等感受。通常这些感受当事人都不喜欢,也不想面对,更不愿意表达,他们会把这个情绪演变成愤怒释放出来,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些更早的细微情绪的存在和那个演变的过程。(这段话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想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也有作用,在我与果爸发生争吵的时候,我会透过他的愤怒他的指责,分析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感受,我自己平静了,他感受到我理解他之后,他也平静了。虽然这个过程现在用的时间要长一些,可慢慢的,我相信,中间这个“分析看到”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作者举了一个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个例子——好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很热,他出差了几天。结果他走的第二天家里空调就坏了,我给他打电话,问他,空调坏了,我是直接打电话叫人来修还是等你回来看看。他说我明天下午就回,你们今天就在另一个房间睡,我回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我说好。他回家之后休整了一下,就搬了个梯子去弄空调了,奋力捣鼓了几十分钟,满身是汗,结果空调依然没有任何反应。他越弄越烦躁,最后彻底放弃,从梯子上爬下来。我问他怎么样,修好了吗?他皱着眉劈头盖脸对我说:“我在家天天用空调都没坏,怎么我刚走,你就把空调搞坏了!”我一听就爆了,又委屈又生气,心想,这么说太过分了吧,空调正好这个时间段坏了,只不过我碰上了,关我什么事!我张了张嘴,刚想反驳,突然看到他满头的汗珠,过去上课成长这么多年所带来的改变在这一刻又发挥了作用,在我还没有做出反应之前,瞬间有一个清明的觉察进来:我意识到这一刻先生攻击的并不是我,他因为修不好空调而体验到了强烈的挫败和无能感,而这种感觉他并不想面对,也不喜欢这个修不好空调的无能的自己,所以,他把这种感觉用指责掩饰过之后丢出来给我,因为指责使自己至少看上去比较有力量。那一刻这个内在的过程我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上帝俯瞰人间一样了然分明。我知道,他的愤怒其实和我无关,并且他这一刻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当看明白这些时,我的愤怒瞬间就散去了。虽然写出来是很长一段,但是当时这个过程就一二秒钟。所以,当他气势汹汹地对我说:“我在家天天用空调都没坏,怎么我刚走,你就把空调搞坏了!”我呆呆愣愣地看着他2秒钟(这个过程内心在快速地觉察和转化),然后,“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我抬手擦了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又不是蓝翔技校毕业的,空调弄不好就算了,你有那么多地方都那么厉害,不用把时间花在这种不是自己专业的事情上呢?听完他一下子释然了!我们避免了一次争吵……
网友评论